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合集:第1-3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合集:第1-3单元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820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合集:第1-3单元,
Section targeting

内容预览:
资兴市三中201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表格教案合集 (第一二三单元)
课题:沁园春·雪
第 1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3、知识与技能: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1、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2、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朗读并试背全诗。
2、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2、释题: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
3、回忆词的有关知识:概念、分类、派别
4、字词,学生板演
qìn wéī fèn ráo xùn shǔ hán chán yú
注音 沁 惟 分外 妖娆 逊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 单 于
páng bó yìn
磅 礴 胤
5、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全词。力争在短时间内读熟。
6、结合预习提示一,介绍1936年写作背景和1945年发表背景,强调都处在历史转折时期,以显示词的写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7、 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上阕。
8、根据意思划分上阕层次。
结合课文分析层次(三层):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
9、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与“万里”互文,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
10、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 “望”字领起哪几句?
(2) “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静?
(3) 静景:写“长城”,写“大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定意义?“内外”“上下”
展示了怎样广阔的地区?“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什么景象?
(4) 动景:“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舞”在“弛”,变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展示了什么样的美?“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势的活力?
11、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 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是想象之景?
(2) “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
12、总结本节课内容,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写景手法的运用
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13、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上阕。
14、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熟背上阕 (3) 预习下阕
板书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Section targeting

沁 园 春 ·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冰:封(静态)千里
(总写) 雪:飘(动态)万里
长城:惟余莽莽
静态 实景
登高远望 大河:顿失滔滔
上阕 (具体写) 群山:银蛇舞
动态
高原:蜡象弛 红装素裹:交相辉映 想象
晴日景象 之景
分外妖娆:艳丽多姿
课题:雨说
第 2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知识与技能)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
步展现。(过程与方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解题、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三、研习课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资料》》》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合集:第1-3单元

编辑推荐

各地中考各科目知识点专题训练汇总

小编寄语:欢迎来www.manfen6.com,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TAG: 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