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

11-01 12:35:42 | 浏览次数: 756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
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四、课内精读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祖国大地(祖国山水)。不能删,括号内的文字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出了家乡春天的美好,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后面的现实形成对比。
2.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
3.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4.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
5.示例:“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6.“那里”指“解放区”。诗人心目中的“永恒的中国”应是:阳光普照、春风吹拂、万物复苏,人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意思对即可)
五、拓展延伸
1.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国的黑暗。
2.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3.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4.每行11字,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匀称。这句话是“问”时表情动作,不加括号,容易被误认为是“问”的内容。
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嘶 xìng 喉 yǐ幛 悴 hāo dī
2. 2.D
3.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二、阅读
1. 帆(可从标题中得到启示);塑造“帆”的形象(诗中其他形象起衬托作用)。
2. 指个人的幸福。
3. 渴望自由,呼唤斗争。

......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资料》》》》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

点击查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各课文教案汇总

编辑推荐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报名时间及报名系统汇总表

2008--2010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总

小编寄语:欢迎来www.manfen6.com,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上一页  [1] [2] 

TAG: 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