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件)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默看,思考)
(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小组商量;学生大多在小声商量。稍许后,学生举手的少。)
师:相信不会只有两位同学说的。
(采用了激将法。)
生16: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师: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17:从“读书足以怡情”到“全凭观察得之”,是讲读书的目的,从“读书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是讲读书的方法,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有特药可医”是讲读书的作用。
师:(出示多媒体)
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
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显有知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隐:读史──皆可药。
师:试找出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如何论证观点的。
(多媒体示例)
观点一: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先举例论证,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教师先示例,给予台阶,给予方法指导,便于学生模仿,提高阅读的效率。)
师:请同学们以此为例,进行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比较拘束)
生18:观点二: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先举例子,然后说明有残缺的人怎样进行弥补。(诵读相关语句)
师:这是用了比喻论证。
生19:第一部分,先列出读书的目的,然后排比论证,增加说服力。
2、请谈谈自己读书的一些认识,如目的、方法、作用等。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学以致用”的思想理念,再次激活学生体验,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与运用。)
生20: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读书时,有些书可详读,有些书则可以大致地读一读。
师:读书的方法不同。
生21:读书能培养性格。所以,对科目要好好地学。一个人的性格不开朗,读书能使自己开朗起来。
生22:我以前不大喜欢看名著,需要知道的时候,就请其他同学告诉我,这些名著的主要内容。现在,我知道每个人的观点是不同,别人的看法、感受,是不能代替自己的看法、感受的;好书必须由自己去读,深入体会。
师:让别人读书,则味同嚼蜡。(转向一位学生)你还没有发过言,你来说。
生23:读书不能过慢。
(如果说第四个教学环节“自由朗读,个性理解”侧重于感性认知,而也由于其多感性,认知方法是“选点突破”,内容便显得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整体性。那么,这一“整体感知的”环节设置,便是通过划分段落,归纳总结,将感性提升到理性,明确议论文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写作有一个基本认识,并能够模仿与实际运用。两者之间的梯度处理,由浅入深,比较得当。)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之后,我相信你对读书肯定有很多新的感触,请用你的笔记录下你学后的感触。
(作业布置可操作性不强,目标、内容不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