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九年级语文辅导《孤独之旅》教学杂谈

《孤独之旅》教学杂谈

11-01 11:48:31 | 浏览次数: 11518 次 | 栏目:九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九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孤独之旅》教学杂谈,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中学 林 平】

〖立足课堂教研,提升教学质量·开课教师说课〗

  这一环节的说课,不再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教学环节的呈现,而是将重点放到教学设计意图的阐释上。比如为什么采用某一教学环节,渗透了什么教学理念,又是如何加以贯彻的等等。比如在教学《孤独之旅》一文后,开课老师的说课就紧紧围绕“怎样让学生体验到孤独”这一主题,介绍了为此采用的几种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体验”,是阅读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对文章内容的共鸣,没有与作者或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入文体,而这又是当前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题。我们这堂课的开课老师,就针对这一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引入材料、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角色替换、语言感染、环境赏析等多个侧面激起了学生的孤独体验,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通过说课,就更好地阐明了这样处理的意图,一定程度上也从理论的高度给听课者很大启发。这种进行重点阐释的说课,我们称之为“微格”说课,它能更好地激发教师深入思考,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浙江省平湖市东湖中学 沈中卫】

〖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例谈·“主问题”设计的切入口〗

  以九年级上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为例:

  ① 课文标题:课文叙述了怎样的一次旅途?──“孤独”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要写“孤独之旅”?(由“孤独之旅”即“成长之旅”,请学生找出表现心理历程的语句,理解成长的原因。)

  ② 关键语句:抓住课文结尾处“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一句,可以设计成主问题──这个“蛋”与众不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③ 学生兴趣点:由P73“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设计成──是怎样的一个计划?你觉得残酷吗?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新塘中学 谢雪梅】

〖培养农村学生的质疑能力·指导质疑的方法〗

  对学生观点的质疑:

  新课标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主张学生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对话,只有在对话中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然后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生之间在对话时,教师不能作过多的评价,只能起一些中介引导的作用,比如,在讲授《孤独之旅》时,我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然后要学生谈收获,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到杜小康在找到鸭子时,哭了。这哭是觉得自己特委屈,自己那么小,却跟着爸爸到遥远的地方放鸭,柔弱的肩膀过早挑起重担,所以委屈地哭了。我当时没有马上评价对还是错,只是把学生的说法重复了一遍后。问其他学生是否同意。沉默一会儿后,就有学生说,他不赞同,因为原句是“他(杜小康)哭了,但并不是悲哀”,而且是在自己找到了鸭子之后。可见,这里应该是幸福的泪,因为他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已战胜了孤独。在这种情况下,我仍然没有下结论孰是孰非,而是由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引导,最后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这是在特殊情况下流的泪,而且杜小康已意识到了自己成长了。所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更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陕西省汉中市第二中学 林文华】

〖让问题来引导阅读教学·回读课文,质疑文本内容〗

  老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了他预设的和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还应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去回读课文,质疑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宽加深。

  在回读《孤独之旅》的过程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杜小康是头天下午受的伤,可是第二天早上他的一只脚板底还在流血。难道这血流了一整夜?那不把杜小康流死才怪!”大家一想,真是这样啊!结合生理卫生知识,大家认识到这的确是作者的一时疏忽,这个细节描写显然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老师就鼓励那个学生给曹文轩写封信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当时同学们都对那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投以钦佩的目光。


【山东省文登市米山中学 张金松】

〖浅谈新课改后的阅读教学·联系生活,激发情感,感悟人生〗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看到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阅读时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把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更加能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孤独之旅》时,我利用电影《草房子》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小主人公杜小康离家时的孤独,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在朗读时,角色的感情把握的更准确,特别是读到“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学生对杜小康那种不愿离开家乡的感情把握的非常准确,指名朗读这几句话时,许多同学都为之动容。为下文理解杜小康经历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锤炼自己的身心、从而长大的过程,打下了感情的基础。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 董美能】

〖汉语文教学中藏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由于藏族学生汉语文基础较差,对语文信息的接受与反馈过程长,采用一些公放的教学工具(如挂图、课文录音、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定的情景,不但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而且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执教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这篇课文之前,让同学看了电影《草房子》,课上分析杜小康这个人物时,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同学说,苦难是生活的老师,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一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家庭的大起大落对杜小康来说是不幸的,然而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杜小康由恐惧、胆怯、孤独逐步走向成熟;有的同学说,鸭子对杜小康成长起推动作用,由于他和父亲的精心照料,鸭子长得很肥硕,因而当暴风雨来临之时,他勇敢地追赶鸭群,经受住了“磨练”,“长大了”,“坚强了”。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着自己成长的过程;有的同学说,读了这篇小说,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同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在放牧,正经历着杜小康相似的生活。与他们相比,我们很幸运,能来到内地上学,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不能辜负西藏人民的重托。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麻池中学 庞翠英】

〖校本研修 教师成长的沃土·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佳处再赏:在教学过程中,肯定有很成功的地方值得自己欣赏品味,有时或许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灵活的一个临时设计,却给整节课带来生机和活力甚至转机,教师要随时记下来,反思自己的成功,以后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和完善,以提高课堂效率。

  一位老师在上《孤独之旅》时,看到同学们都和文章中的主人公杜小康的感情融为一体,借此机会,他让同学们给本文再拟一个标题,并说出理由。很快,让老师惊喜的答案出来了,同学们都饱含激情,诉说着自己对杜小康的理解,对自己成长路上的思索。课后,这位老师在备课本上这样写道: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随时注意学生的情感动向,找准切入点,不仅能提高兴趣,还能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教育。


【湖南省浏阳市张坊中学 罗腊英】

〖漫谈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的声音和图片信息可以创设美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散文、戏剧进行品读。

  上《孤独之旅》的课文,茫茫的大海上一群可爱的黄色小鸭子悠然向前,赶鸭人坐在小船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划着桨,主人公的迷茫,失落之情不言而喻。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启迪学生动用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戏剧作品则涉及到舞台说明、人物的扮演和出场、环境的烘托等内容。借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像设计等,使戏剧艺术能更好地体现出其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则有利于学生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 谢振思】

〖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针对文章题目质疑〗

  题目犹如文章的窗口,针对文章题目提出质疑,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窗口,窥视文本主要内容,把握行文思路,可以通过推敲题目所蕴含的信息,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审题能力、概括能力。如教《孤独之旅》时,我教学生这样质疑:本文写的是谁的孤独之旅?他为什么要完成孤独之旅?作者怎样描写主人公旅行中的孤独心理感受?完成了这次孤独之旅,主人公是否“长大”了,变得“坚强”了?他的坚强表现在哪里?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受到怎样的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体验、感悟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既能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又能激发学生观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1] [2]  下一页

TAG: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