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衬托
四、观全文,谈启发,作交流
师:品完人物,我们能从曹刿身上学到什么?希望大家来到私语轩,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出示第五张幻灯片)
私语轩:
我们能从曹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小声相互交流。
生15:我要学习曹刿做事胆大。
师:何以见得曹刿胆大?
生15:曹刿一个平民百姓,竟然不顾乡人的劝阻,执意见鲁庄公,询问开战的条件,胆子够大的。
师:他怎么如此大胆进见鲁庄公?表现曹刿什么品质呢?
生15:表现曹刿关心国家命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师:你胆子怎样?
生15:不是很大。
师:希望你觉得有责任做某事时,就要勇敢去做。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胆大不是鲁莽,我们还要学习曹刿处事谨慎。
生16:我要向曹刿学习打仗,做一个军事家。
师:这个女生将来是个巾帼英雄,学会打仗,维护和平。有关战争文化的内容我们知道哪些?
生16:“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捕捉战机”是战争胜利的直接原因。
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熟悉的有关战争文化的句子还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心者为上,攻城者为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师:我们最后齐读全文,在洪亮的读书声中结束这堂课。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方式以诵读法和学生问题教学法为主。
我设计了多种诵读方式。我的示范朗读在停顿、语速、语气、重音和节奏等方面给学生示范,带领学生进入了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学生互相听读使他们合作学习,互相纠正朗读时出现的错误,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初步感悟语言的意蕴和人物形象。学生角色表演既能促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背诵课文,加强对文意的理解,又能为下一环节品人物作铺垫。
我尝试了“学生问题教学法”。“学生问题教学法”是我校今年结题的市级语文课题研究。通过演角色创设问题情境之后,学生较积极地对这文中两个人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由于课前我对学生的问题做了充分的预设,所以课堂上面对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例如围绕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了肯定,然后引导他们从文中找依据来争论,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学习文言文,文意疏通必不可少,但如果逐字逐句地串讲,又不能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所以我在传授“翻译五字法”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句,尝试用“五字法”来解决,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我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面对学生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我的引导有时略显生硬。例如,当学生提出“鲁庄公身上有哪些闪光点”时,我应该顺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我绕了一个弯子,让学生先讨论鲁庄公是明君还是昏君,再去找他的闪光点,有点将学生硬拽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的感觉。当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不一致时,教师随机应变,相机点拨,顺势引导的功夫,我是要千锤百炼,不断提高的。
总之,不管是成功,还是不足,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太大了,有自信,有启发,有冷静的审视,有更多的思考,它将使我在语文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饶有兴趣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