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乡土作品归来。
1、“乡土”就像生父生母,乡土是寄予了人类最原始情感的地方,我们需要回归自然,需要去寻找发展的足迹。
2、乡土作品在当前高速运转的城市化进程下,在全社会追求科学、和谐发展的背景下,无疑具有历史的纵深意义和价值。
3、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掀起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作家们应走出城堡,走向田野,去写新时代的“三里湾”和“李家庄”,写中国农民的心灵轨迹。 1、《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呼唤更多的乡土作家》(作者:滕军伟 吴琼 原碧霞)
2、《中国乡土文学有三大败笔》(《南方日报》独家专访刘醒龙)
【教学反思】
教育学博士上官子木说“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会探索什么”④。探究式学习符合当前国际教育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教育”的改革趋势。此次探究式学习的设计正是遵从“面向未来社会”⑤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综合能力。
从整个探究式学习的步骤看来,此项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究性阅读的热情,他们不光能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籍和相关文章,而且能进入图书馆、网络等寻找研究“子题”所需的大量资料,在长时间的阅读中发现“独立”的观点,加以整理归类。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实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勇敢实践:寻找资料、设计调查表、上街调查、数据分析、总结成果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任务在于:使他们(学生)感到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安心,而解决这个问题是一种诱人的、饶有兴味的劳动。”⑥正是在课前发现了“一本,为什么只有一本?”的问题,才有此“探究式学习设计”,并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和征服的愿望。而“如果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独立的智慧努力,而获得了一些能够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事件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是极其宝贵的。”⑦相信,这次探究之旅会成为学生探索的新中国,相信我和学生还将在这种““既能容纳又能扩展”⑧的课程中收获更多。
────────
【参考书目】
①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任长松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2月第29页
②③⑤ 《“阅读”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选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62页
④ 《教育的国际视野》上官子木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⑥⑦ 《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习法》选自《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 第237、239页
⑧ 《后现代课程观》[美]小威廉姆·E 多尔著 王红宇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