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八年级语文辅导《藤野先生》教学杂谈

《藤野先生》教学杂谈

11-01 11:49:12 | 浏览次数: 64918 次 | 栏目:八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八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藤野先生》教学杂谈,
 

【江苏省溧阳市溧阳中学 狄永兴】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以活动为教学板块〗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活动方式如知识竞赛、探究活动、品读活动、辩论活动、创新活动等。

  特级教师洪镇涛开设《藤野先生》时,设计了一个创新活动环节,要求学生从藤野先生的角度出发叙述与鲁迅交往的几件事,非常富有新意。课堂教学活动化,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打破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就充满生机与活力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中学 宋志强】

〖引领学生探求文学作品蕴含的美·理解美、鉴赏美〗

  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体验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布局某篇遣词造句之美。在普遍的语文教学中,把一篇完美的教材像拆零部件一样,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学生得到的只是碎块,而不是整体。而语文审美教育确是要崇尚完整,让学生完整地去把握阅读对象(审美对象),形成完美的形象整体。如果仅仅是无量教学需要,而不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美文就会被讲析得支离破碎,学生也将失去一次感受美、品味美、接受美的熏陶的机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很多都是极其精美的,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一文的开头,作者就用比喻、夸张、反语和讽刺手法,只寥寥几笔,就活画出那些出国镀金捞取个人名利的浪荡子弟们的丑态,让学生细细品味“形成一座富士”、“宛如小姑娘的防髻”、“应该看见、”“油光可见”、“实在标致极了”等形象,清朝留学生们的怪态,就会立刻浮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并由然而生对丑恶现象的厌恶之感。同时,又能领悟到文章语言精美、独特之在。正是通过这样幽默而犀利的语言描绘,透过人物的外貌展示了清朝留学生的丑恶灵魂。这样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在其中完成了理解美、鉴赏美的过程。

  探求文学作品中的美,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方教学实践的新天地,为语文教学的百花园里增添了一朵奇异的鲜花,唯其“新”、“鲜”,我们更有呵护的责任;探求文学作品的美也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提供了课堂典范模式,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探求,这朵鲜花将开遍整个教育天地。
 

【湖北省三门峡市第七中学 李木锁】

〖语文教学导语设计·解析式〗

  这是常用的导入方式,要求紧扣课题字眼,从挖掘关键词的含义引入新课,这样既节省时间,言简意赅,又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共鸣。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时期,与藤野先生的师生真挚情感,赞扬他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在解题时,我先解析“先生”的含义。古往今来,“先生”多指对长辈的尊称,古代郎中也称先生,多数人则称老师为“先生”,本文的“先生”专指老师。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的老师,鲁迅先生为什么写回忆他呢,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什么情感?学习本文将会找到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中学 孙 晨】

〖走语文愉快教学之路·精当有趣的导语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巧而成功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要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课堂教学里,增强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情绪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倘若导入的语言平淡无味、导入的方法千篇一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受到压抑,课堂教学的愉悦感必将丧失。

  我总是根据课文文体、内容、结构、语言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学习愿望出发,选择比较理想的导入方法,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感情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与我一起徜徉于语言文学的园林之中,尽情地吸收文中的知识营养。

  如: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我是这样设置导语的:鲁迅在年轻的时候,曾东渡到日本去留学,在那里结识了一位老师──藤野先生。如鲁迅自己所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以至事隔二十年之后,当鲁迅先生受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南下至厦门大学任教时,仍能清晰的回忆起藤野先生,强烈的思念起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能在鲁迅的心目中占如此重要的地位?”这样的开场,首先奠定了情感氛围的基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具体情境,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付垅中学 江轶强】

〖导语设计探微·形势、背景导入式〗

  《藤野先生》一文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都喜欢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一个“早”字,这是学习谁的做法?(学生回答:鲁迅)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由于医学水平低下,那时候许多人过早地被病魔折磨而死。于是,鲁迅决心长大后当一名医生,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他中学毕业后,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东渡日本学医。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老师──藤野先生。(板书题目)请读课文。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第一中学 常进良 崔云华】

〖异步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有连环性,环环相扣〗

  如果前后问题不搭界,东一个问题,西一个问题,不着边际,杂乱无章,就会搞得学生晕头转向。前后问题应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形成完整的链条,才能取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持续性效果,让学生的思维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活跃状态。

  如《藤野先生》一文,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鲁迅到过日本的什么地方?

  2、在这些地方他遇见了些什么人?这些人做了什么事?

  3、这些事对他产生了什么样影响?

  4、从鲁迅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他的什么样的思想志趣?

上一页  [1] [2] [3] 

TAG: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