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辅导《笋芽儿》教学案例

《笋芽儿》教学案例

11-01 11:08:11 | 浏览次数: 93618 次 | 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二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笋芽儿》教学案例,

  5、课后延伸:

    把自己通过网络所了解到的知识做成演示文稿发布在网上。


【评价方法或工具】

  学习报告:

  学习者名单:

  我们的问题:

  探究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

  新问题:


【评价】

  1、我们小组的每位同学都积极的参加学习。(  )

  2、我们能用多种方法研究问题。(  )

  3、我们愿意把学习结果汇报给大家。(  )

  4、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并打算继续探究。(  )

  5、我们想把学习成果做成演示文稿发布在网上。(  )

  本评价旨在指导学生小组协作进行问题研究,注重学生学习时的过程和情感态度。


【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意义构建的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非墨守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地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还要注重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让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促进课堂活跃、师生成长,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打破逐段理解、感悟的常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

  1、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当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儿童世界是充满疑惑与问题的世界,他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答,有太多的话需要别人来聆听。可是众多的问题一节课解决不了,怎么办?于是我让小朋友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讨论学习,来听听小组的同学是怎么想的、看的,组里解决不了的组长把问题发到班级论坛上,再到相关的网站去搜集有关的文章、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同学研究问题,完成研究报告。这堂课如果不改变教学模式,我和小朋友将无法真正获取这么多有关竹笋的知识。

  2、学习结构层面化,实施良性的层递研读:

    中国低,自由度大,能让每个学生根据基础匹配,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切入口。在自读有所收获的基础上逐步引出新的探究方向,且梯级上升不露痕迹,学生始终处于欣赏、感悟、交流的状态之中,抓感兴趣处不断梳理、研究,跳一跳摘到果子,交流一下,收到果子。学生积极性高,成效大。

  3、对话方式多样化:

    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读、品、悟、议、辩、入。”

    读: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作到以读激情。

    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换位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作换位体验,这是一种零距离的接触。这样,使学生真正把握文本角色情感的脉搏,与角色同步共振。(如两次引导学生入文,你现在就是笋芽儿了。)

  4、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的综合素质培养:

    该案例在故事内容、语言文字欣赏的基础上欣赏图片、视频资料,在情景展示中让学生将文字研读时感悟到的东西进一步明朗、扩展、提升,使自身心灵经受一次人文精神的洗礼。在学生口头和笔头的述说中,有敬佩笋芽儿的,有感谢竹妈妈、春雨姑娘、雷公公的,也有赞誉文中只提片句的太阳公公的,还有告诫自己的,内容的丰富和语言的真诚,反映了学生在研读课文内容的同时传承了课文的人文内涵。

    “能够掌握探索未知的方法”和“具备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是形成科学素养的两个重要的条件,该案例重视了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三层面的研读是一重点,感悟笋芽儿的自豪的心理是一难点。教师抓末句参与欣赏,无论是让学生猜想欣赏原因的形式,还是着手研究的句子,都是一种执果索因的探究思维的指导,在探究过程中,还引导抓关键词语、联系前后文阅读思考,引导从句式的表达、语气中体会,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在看图说景及表达所思所想所感中及时运用吸收积累的好词佳句,积极进行语言实践。

  另外,本案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灵活运用,让学生的智慧用在思考和研究上,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探究之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的科学素养。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