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动物游戏之谜》有关资料

《动物游戏之谜》有关资料

11-01 11:08:11 | 浏览次数: 657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知识
标签:高二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动物游戏之谜》有关资料,

  由以上可以看出动物与人间的游玩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在幼儿期、儿童期玩耍时间多,越大越少,这是因为小时无忧无虑一切依赖父母;长大一切要靠自己,精神紧张、任务繁重,毫无玩耍的余暇。动物园里的动物与野生状态不同,时间有余,所以应该研究增加些什么科目进行训练更为合适,忽略了这点有时动物可能会产生神经症,有的则陷于极度紧张,最终会招致躯体疾病。由此想到人问,如何减轻儿童负担,恢复童年的天真,在游戏、玩耍、娱乐当中训练孩子们的才能,培养起有益的兴趣;过保护方式,强迫性灌输,禁锢式生活,放纵任性等等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不会有益处。
 

    ──选自《动物与人行为探秘》,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


【动物的通讯方法(丁运联)】

  群居动物个体之问总要互通信息,在这方面它们和人类相似。比如青年人在车厢里看到拄拐杖的老人上车,他起立让座,老年人见到青年人的礼貌行为点头表示谢意,坐了下来;路上流氓行凶,受害人大声呼救,热心肠的人立刻奔上前去,边跑边喊救人,坏人听到有人呼应,一溜烟地跑了。被害人的求助,行路人的申援,行凶者的逃跑,都是听到声音,看到现象,才产生这些动作的。至于我们嗅到或触摸到什么,也会和听到或看到一样产生行为。由此可知行为的产生首先要获得信息。我们接收信息要通过眼、耳、鼻、皮肤、舌等器官。这些器官我们叫做感觉器官,简称感官。人和人之间的通讯依靠感官,动物也是如此。

  动物感官机能的原理虽和人类相同,但是有的构造却很特殊,着生的部位也不一样。比如昆虫的复眼里有几千只小眼睛;蛾子的触角还能当鼻子使用;蝗虫的听觉器官不长在头上,却生在腿上;鱼类的皮肤不像人类是裸露的,它有层鳞片覆盖着,身体两侧的鳞片上有侧线,接受水的波动,这就是鱼的感觉器官。动物的这些感觉器官有的比人的还要灵敏得多。

  姿态和色彩

  动物接受信息多数来自眼睛,比较容易被眼睛接受的刺激是姿态。

  蜜蜂能用跳舞的方式通知同伴一块儿去采蜜,跳舞的特殊意义为对方所“理解”。这个秘密是被一位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茨揭露的。他通过长期耐心的观察和精心设计的实验才搞清楚的。

图1:蜜蜂的圆圈舞(左)和轮摆舞(右)

  弗里茨把盛有糖溶液的碟子放在临近蜂巢的地方,工蜂终于发现了这只碟子。一小时内成百只工蜂蜂拥而至。弗里茨给最先光顾的工蜂背上点了一点红颜料。为了搞清楚回去的工蜂干了些什么,他制做了一只配有玻璃的蜂巢。他发现点了红颜料的工蜂回巢之后,做一种有规律的飞舞。弗里茨把这种舞蹈叫做圆圈舞(图1)。巢里其他工蜂立即围上来,表现出非常兴奋的样子。围观的工蜂不久也开始模仿着跳起来,接着工蜂群由发现食物的蜂子带领直飞盛糖碟子的所在地,有时不由那只工蜂领路也会飞到目的地。

  弗里茨继续观察研究,又知道工蜂还会跳一种他命名的轮摆舞。工蜂跳这种舞时先直线前进,腹部前后扭摆,在空中划一个半圆,回到原来出发点。第二次向前进时,换一个方向,左右交替进行,路线像“8”字形(图1)。其他的工蜂见到时,也会像跳圆圈舞时那样,先围观,后模仿,接着就出动。

  工蜂为什么要跳两种不同的舞?这个问题还是由这位科学家经过实验寻到答案的。原来不同的舞蹈都和食物的来源以及蜂巢的距离有关。当蜜源离蜂巢不远,回来的工蜂跳圆圈舞;蜜源距离蜂巢在100米以外,工蜂改跳轮摆舞。如果蜜源距巢350~700米,他发现轮摆舞的速率会发生改变。如蜜源距巢350米,工蜂跳15回完整的轮摆舞花30秒时间,而在700米距离,用同样时间只跳11回。

  在没有发现食物的工蜂陪伴下,其他工蜂群出动采食时,怎样知道朝哪个方向飞呢?

图2 蜜蜂指示方位的方法

  他从实验中又找到了答案。先假定太阳的方位和采食的行为有关联。他把食物放在蜂巢和太阳之间,使三者成一直线排列。回来的工蜂把每趟起舞出发时成直线飞舞的一段与这条直线重合。他又把食物放在太阳和蜂巢连结线的右方成45°的地方,那么回来的工蜂也向右调整起舞出发时的直线方向,使它与食物和蜂巢的连结线的夹角也成45°。在蜜蜂的舞蹈中所发出的信息,如果变成人类的语言,就是一句话:“飞向太阳偏右45°方向!”(图2)。

图3 大灰雁的姿态

  动物行为学家经过充分研究大灰雁的各种行为之后,把它们通过姿态所反映的信息给翻译出来了。在图3中:

  一、表示警惕,二、在一定距离之外恐吓对方,三、全力以赴地开始攻击,四、处于攻击和退却的矛盾之中,五、在攻击和退却之间略有踌躇,六、防御,七、服输,八、怯生,九、接近未来的配偶。

  哺乳动物所表现的各种姿态我们就更加熟悉了。当看到一只猫耸起背脊上的毛,弓着腰,这是向你表示敌意的一种姿态。一条狗摇曳着竖起的尾巴向你跑来,你也一定明白这是表示欢迎。至于动物界中最聪明的黑猩猩,彼此交往的信息系统就更加发达了,而且还有类似人类感情的雏形。试看图4,它们通过面部表情的各种变化来传递信息的手段是多么接近人类。

图4 黑猩猩的各种面部表情神态

  色彩也能成为信息,被眼接受。浅而鲜明的颜色往往是雄鸟,因为它作为信息易被雌鸟发现。同时,同种的其他雄鸟也易于发现这种“不要接近,以免发生冲突”的信息。还有的动物身体的色泽在繁殖时期能够改变,借以引起异性的注意。

  声音和语言

  昆虫用各种方法发声。知了在腹部有气室和鼓膜,腹部肌肉的张弛使气室里的空气振动鼓膜而吱吱地叫个不停;蝗虫、蚱蜢用后肢摩擦翅膀唱歌;蟋蟀用双翅相互擦击,唧唧呜叫。

  鸟类的发声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有声带起作用,或者是鸟舌在起作用。鸟类的啼啭是通过鸣管发声的,鸣管是气管特化的一种发声器官。不过鸟类也用其他方法发声。如松鸡用翅膀敲木头,啄木鸟用喙啄树干,作为声音通讯的方法。

  哺乳类一般用呼气来振动喉间声带发声,但也有例外。如水狸鼠用尾巴拍打水面发出警报。蝙蝠会发出频率很高的、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作为食物定位和自己避开障碍物的凭借。

  动物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我们也能分辨。为此,在我们的词汇里才出现“虎啸”“狼嗥(háo)”“马嘶”“咩咩(miē羊叫)”“呦呦(yōu鹿鸣)”“狺狺(yín犬吠)”“咪咪(猫叫)”“喔喔(鸡叫)”等词组。可是劝君切莫过于自信,人类能听得到的动物声音的范围相当狭小,刚才提到的蝙蝠,它发出的高频率声波我们就听不到;低频率的、过于细小的我们也听不到。虽然耳不济事,却可借助声波摄谱仪,录下图谱以供研究。

  一种动物在不同情况下会发出高低疾徐不同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狗在摇尾乞食时发出的哼声和它处于紧张状态引颈张口、鬣毛直竖时的吠声完全不同;雌猫和雄猫在发情期的对叫和两只雄猫捉对厮打时的呼叫也完全不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游戏  资料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