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挖掘审美意蕴 陶冶审美情操──《琵琶行》教学设想

挖掘审美意蕴 陶冶审美情操──《琵琶行》教学设想

11-01 11:47:52 | 浏览次数: 368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知识
标签:高二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挖掘审美意蕴 陶冶审美情操──《琵琶行》教学设想,
秋江夜送客

  暗线(诗人的感受)──────────────────明线(琵琶女的身世)

第一次弹奏

  秋夜闻琵琶声                     月夜弹琵琶
  主人忘归客不发

移船相近邀相间,犹抱琵琶半遮面
(两线交织)

第二次弹奏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凉话身世(悲惨飘零)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情感交织)

第三次弹奏

  同病相怜感慨多                    感我此言良久立
  为君翻作琵琶行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线索、情感再次交织)

  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结构的整齐美、变化美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讨论两条线索对揭示主题的作用,深挖结构的内涵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诗人只写明线或只写暗线,诗歌的主题将是怎样的,如果交换明线和暗线,变诗人的经历为明线,琵琶女的身世为暗线,诗中的人物形象将会有何变化,并与原结构进行比较谈谈哪一种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主题、人物将再一次在讨论中升华,冲击学生的情感闸门,产生出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因为原结构的两条线索揭示的是社会的变乱、政治的衰败在朝野的反映,如果只写明线或只写暗线,就没有诗人与琵琶女的情感共鸣,就不能产生出发人深省的思想主题。如果将明线与暗线交换来写,突出诗人的不幸,弱化琵琶女的遭遇,诗人唱响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名言就不那么深刻感人,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就不会那么强烈地感染学生,诗中的人物形象也会弱化,产生不出强烈的美感,达不到启真、冶性的审美目的。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  琵琶行  

《挖掘审美意蕴 陶冶审美情操──《琵琶行》教学设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