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778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知识
标签:高二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
逆境中,东坡不但平和地去接受那些必须接受的,而且努力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化逆境为常境。
贬谪生活确实苦不堪言,可苦却没有使东坡消极怠惰,他从苦中觅到了“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的真知灼见。贬谪生活也很寂寞。可他却不甘寂寞,而是愉快地去享受寂寞的自由。如《滴居三适》组诗中的第一首《晨起理发》:“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少年苦嗜睡。朝野苦匆匆。爬搔未云足,己困冠巾重。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貌。雕鞍响何月,安与丑械同。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篷。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公。”冲破樊篱,复返自然的喜悦不言而喻。东坡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更重要的的是他还善于创造新生活,让自己过的既充实又有情趣。在黄州时,他上书太守朱寿昌,希望官方出面,禁止溺婴恶俗。惠州时,他动员当地居民改变有病不医而杀牛祷神的愚昧做法,并把药方介绍给百姓。海南时,他向那儿的人介绍中原农业生产知识。东坡还是个精力十分旺盛的人,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亲执庙枪”研究烹任;亲自酿酒,还“且涌且尝,遂以大醉”。对于大自然更是情有独钟,所到之处皆寄情于山水,杭州
时“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黄州时“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岭南时“岭南万户皆春色”。“罗浮山下四时春”。秀丽的自然风光坚定了他对没的追求,仕途的艰辛与困苦也在自然美中不断被冲淡、消解。
在痛苦的包围中,东坡快乐的活着。而他一生最痛苦的时光,恰也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深知什么时候最快乐,那就是写作,“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正是因为有了创作快感给予他的精神支撑,他才能够超然面对所有忧思;才能够坚持对美的追求;才能够过着“最悲惨而同时最活泼快乐的生活”。就像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的那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多,黄州惠州谵州。”
林语堂先生说过“苏轶的一生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用坚守与超然相结合的人生态度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东坡的人生是艺术化的,一切苦难与挫折都在他的生活里得到不同程度的消融、转化,只有平和与快乐以及自由充盈在他的心中。他明知自己不会“退隐”,却还要高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真诚的痛苦着,也真诚地愉悦着;他的命运多桀,但他的生活又何其充实。他就是这样一个痛并快乐着的人。
────────
【参考书目】
⑴ 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散文选集》
⑵ 《苏轼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4
上一页 [1] [2]
TAG:
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