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哈姆莱特形象浅析

哈姆莱特形象浅析

11-01 11:56:30 | 浏览次数: 340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知识
标签:高二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哈姆莱特形象浅析,

    在“重整乾坤”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有行动的能力和欲望,但他没有发动群众,不相信群众,不知如何去行动,造成了他行动上的延宕。最终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重整乾坤的责任未能完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剑,或是挺身抗人生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哪一种更高贵?”⑤这集中体现了哈姆莱特在行动之前的犹豫不决。他从人类的生存意义这样深刻的角度来思考现实问题和自己的复仇使命,不免忧郁悲观,甚至抵消了行动的力量,使复仇变得延宕。


  克劳狄斯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独自在祷告的时候,哈姆莱特没有杀了他,有人认为这是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生性软弱的表现,是悲剧的根源。因此,也有人把哈姆莱特看作为犹豫的典型。但是,事实上哈姆莱特不是这种人,他有志气,对人生有积极的看法。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罪恶,克劳狄期的罪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桩。他的责任不仅仅是为父报仇,而是如他自己所说的“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按照人文主义理想,哈姆莱特自觉地担负起重整乾坤的义力。他行动犹豫的原因应该是:在一个伟大的目标面前,他想采取行动但却不知如何去行动。在最后,他虽然杀死了克劳狄斯,为父亲复仇了,但自己也敌人同归于尽,没有完成重乾坤的任务。这也展示了现实的残酷。

  哈姆莱特之所以不能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有两方面原因。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而哈姆莱特所代表的先进力量比较弱小。主观上,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难免要陷入精神痛苦之中。哈姆莱特面地强大的恶势力,只想到希望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铲除恶魔,而没有想到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现实的根本力量,这注定是要失败的。此外,不少旧思想(保守思想)的重担在哈姆莱特身在存在着,这些旧思想使他在斗争中不能抓住时机,使自己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总而言之,哈姆莱特本身有弱点,但瑕不掩玉,他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的形象。该悲剧既是对社会矛盾的揭示,也是对人文主义的理想的人物的歌颂,对人民与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注释】

  ① 转引自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46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② 《莎士比亚全集》(九)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49页

  ③ 《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著,17页,曹未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97年7月,

  ④ 参见菲利斯·拉金《莎士比亚的悲剧》69页英文版,1978年

  ⑤ 《莎士比亚全集》(九)63页,人民文学版社出版    

上一页  [1] [2] 

TAG: 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