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育并重的见解
梁氏虽然不是纯粹的教育家,但他的教育主张颇多可取的地方,其中三育并重的见解,今天读起来犹足发人深省。他以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原是“三育并重”、“德术兼修”、“文武合一”的,可是自从仿效外国教育制度以后,不仅使中国固有的精神荡然无存,而且仅仅袭取了外国的皮毛,连西洋教育的根本精神也未学得;因此,他极力主张恢复我国古代“智仁勇”三者并重的教育。所谓“智仁勇”三者并重的教育,是和现代“智德体”三者并重的教育相似而不尽相同的。梁氏认为近代“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不足包括人类整个心理;而健全的教育应按人类的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而分为智育(智)、情育(仁)、意育(勇)三方面,三者并重,才是圆满的教育。他说: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纔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他这段话是说明圆满的教育不仅应包括智、情、意三育,而且还要以达到智、仁、勇的完成状态为理想,所谓完成状态,就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如何才能“不惑”、“不忧”、“不惧”?梁氏说: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能。”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里路爬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意志怎样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需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着,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论语说:‘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他以为在知育方面,如果能够具备相当的学识,则能明白事物的条理,辨别是非的标准,这样自然能够不惑;在情育方面,如果能够看透成败得失的道理,则能体会人己的合一,这样自然能够无所疑虑而做到不忧;在意育方面,如果能够做到心地的光明磊落,不为劣等的欲望所牵制,则能见义以赴,不避危险,这样自然能够不惧。
八、理想国民的塑造
梁氏鉴于我国国民一般的缺点,针对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吸收东方和西方道德的特点,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国民的标准,他称之为“新民”。这个标准不但在当时是有价值的教育,就是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努力去实践。
梁氏所望的“新民”有下列的特点:
1、要有公德心:
新民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公德心。中国一般人一向只注重私德,而缺乏公德心。可是公德心比私德更重要,因为公德心是维持团体生活不可缺的:如果一个团体的国民缺乏公德心,这个团体的秩序就很难维持;如果一个国家的每一个国民缺乏公德心,这个国家所举办的各种公共活动也很难发生效果。
2、要有国家观念:
中国人对国家的观念很淡薄,一般人只知道有个人、有家族、有天下,而不知道有国家。其实,国家比个人、家族和天下都重要:如果没有国家,个人也失去了依附;国家一旦灭亡,个人也无法生存了。所以新民应该爱国家甚于爱个人,爱国家甚于爱家族和爱天下。新民应该有为了国家虽然牺牲个人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
3、要有进取冒险的精神:
人生原就充满了困难和忧患,假如没有进取冒险的精神,就永远为困难和忧患所制服;人民进取冒险的精神愈盛,其国家也愈强。
4、要有权利观念:
权利就是个人有资格享有某些合法的利益。当这些合法的利益受到别人侵犯的时候,我们应该依法力争,以确保这些利益而不坠。如果大家都有权利观念,就会各守本份,和尊重别人的合法利益。
5、要了解自由的真义:
自由不是放纵,也不是不受约束;自由是和秩序、法律相伴而来的。一个人想要得到真正的自由,首先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服从团体的规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服从团体的规则,这些都是自由不可缺少的条件。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守法,他就不会侵犯别人的自由,这样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保障。
6、要有规律的生活:
新民的生活是自治的。所谓“自治”,就是规律的生活。新民的饮食、起居和作息,都应该有一定的时间。
7、要认清义务:
新民要认清纳税和服兵役是个人应尽的义务。现代的国家,一方面要靠人民纳税,办理各种事业,以谋人民的福利;一方面要靠人民服兵役,以巩固国防而保卫国家的安全。
8、要能够自尊:
所谓自尊,就是新民必须具备有不受威胁、不受利诱的独立人格。
9、要有毅力:
毅力就是坚毅不挠的精神。个人无论遭遇任何困难,必须不屈不挠,奋斗到底。
10、要能够合群:
优胜劣败为人类和生物生存的公例,虽然优胜劣败的原因不止一端,但能否合群却是重要的原因。人类能够生存到今天,不被其它生物所消灭,也就是合群的效果。中国人只有个人没有团体,形同一盘散沙,所以一遇到外来的侵略,就不能团结对外,这种恶习应该赶快改正过来。
11、要做社会的生利分子:
新民必须是社会的生利分子。所谓生利分子,并不是要每个人直接参加到生产事业里去,凡是能够保护生利的人,像官吏、军人和医生等,也都是社会的生利分子;凡是能够增加人类知识,改进人类品质的人,像教育家和文学家等,也莫不是社会的生利分子。
12、要有尚武精神:
中国国民的体质一向十分文弱,当此列强逼境的时候,尚武精神尤其不能缺少。
13、要注重私德:
私德和公德并不是相对的名词,而是相关的名词。个人必须有私德然后才能有公德,聚有私德的个人,才能组成有公德的团体。私德醇美的个人,虽然并不一定公德完备,但只须推其私德,不难兼具公德;但私德恶劣的个人,必无公德,所以私德可说公德的先决条件。
14、要具政治能力:
一个政府是否健全,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无行使政治的能力。要建立一个民主有效的政府,人民的政治能力尤其重要。
此外梁氏所论尚多;惟由以上所举,已可看出他所塑造的理想国民,应该具有的各项人格修养了。
九、讲学育才的晚年
梁氏早年从事教育的生涯不多,到了晚年从事讲学育才,却极为辛勤。他自民国九年从欧洲返国后,对于国家问题和个人事业完全改变其旧日的方针和态度,自此以后不再从事政治活动,专心致力于讲学育才的工作。
他在民国九年曾为办理中国公学捐募基金;又组织共学社,编译各书;发起讲学社,聘名哲讲演。
国十年他应天津南开大学之聘,在该校主讲中国文化史。这年十月以后,又应京、津各学校的邀请,曾作公开讲演七次。
民国十一年四月起,梁氏应各学校和团体的邀请,曾作学术讲演二十余次。这年春天曾在清华学校讲学;八月末旬在南通中国科学社年会讲演;十月下旬赴南京东南大学讲学,因为讲学过劳,以致患心脏病,但讲演仍然没有停止。此外,他为了谋求中国公学的发展,仍然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