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由于梁家是耕读之家,并不富裕,“数亩薄田,举家躬耘”,所以除了读书外,劳动同样也是梁启超少年时代接受教育的途径之一。梁启超曾在《三十自述》回忆父亲莲涧先生“督课之外,使之劳作”,言语举动稍有不谨或者偷懒,父亲便会训斥道:“你看看,你还像个正常的孩子吗?”
此外,母亲赵氏的教育对梁启超的立身处世也有极大影响。有一次,母亲严厉教育儿子不可说谎。她那“欺人与窃盗之性质何异”的质问,令梁启超终生难忘。
梁启超小时候都干些什么家务活?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只不过梁氏故居入门右侧可见一间厨房,内设木磨、椿、灶台、橱柜等物什。百多年前,梁启超小小的身影应该时常出现在这里吧!实际上,梁启超赴北京完婚之后还携妻子回来住过一段时间,长女思顺就诞生在他们的寝室──故居正厅南厢的耳房。
【书记观点:江门市委书记陈继兴──爱国创新有现实意义】
江门五邑人才辈出,历史名人有明末著名理学家陈白沙、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近代中国第一个飞行家冯如、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等。其中,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梁启超,毫无疑问是最有分量的一张文化名片。
梁启超思想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主张变革,倡导创新。他认为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市提出“工业强市、外资民资富市、科技兴市、环境优市”四大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能源基地,充分发挥“榕树效应”,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等理念,都是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
梁启超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振兴中华的爱国事业上,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对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鲁迅等在内的几代中国人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因此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当前青少年教育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江门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视梁启超故居保护。故居分别在1993年和2001年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和增建,并在2001年投资900多万元建成了梁启超纪念馆。梁启超故居1996年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4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2000年被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我们对梁启超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已经纳入《江门市建设文化名市规划纲要》,纳入挖掘侨乡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工程中。
今年2月,省委书记张德江到江门视察指导工作时要求,江门要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上做出贡献,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打造人文文化、侨乡文化、旅游文化和社区文化“四大品牌”。为此,我们今年要努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完成8集电视文献片《五邑华侨历史丰碑》拍摄工作;二是建设华侨博物馆;三是建设五邑华侨广场;四是将于10月举办首届“中国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五是做好开平碉楼的保护开发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后代访谈:梁启超幼子、中科院院士梁思礼──父亲强国梦正在实现】
(梁思礼1924年生于北京,是我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研制领域创始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出生在北京,对广东感觉怎么样?
梁思礼(以下简称“梁”):父亲自称“梁新会”,我的祖籍是广东。直到1981年我才第一次踏上故土,每次回来都会有新的感受。去年回来时,我对广州市民中掀起的“航天热”感到很高兴。
记:您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您小时候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梁:父亲晚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天津饮冰室度过的。他在饮冰室写出了多本有影响的专著,如《欧洲心影录》、《清代学术概论》等,直到生命的尽头,他还在写《辛稼轩年谱》。写作之余,他还给在国外学习的子女们写过300多封信。父亲性格开朗,我大姐在我出生前早两年生了一个小Baby,然后我父亲51岁时有了我这个“老Baby”,他就译作“老白鼻”作我的乳名。他曾把着我的手,以“老白鼻”之名给大姐思顺写过几封信。
记:您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父亲的影响?
梁: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饮冰室合集》,使我一生受益。在我心目中,父亲一生爱国,竭力想使国家富强,“新民、强国”是他不变的追求。他意识到“欲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提出了以“新民德、开民智、养民力”为核心的“新民”思想,力图使民众实现“人的现代化”,从而达到强国的目的。再比如他积极介绍西方先进思想,但又不是盲目地全盘洋化,这些思想都是很超前的。
记:您父亲生前一直遗憾子女中没人学自然科学,而您却实现了他的遗愿,您在专业上的选择也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吗?
梁:当时主要是出于工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出国是为了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我们兄弟姐妹9人当中,有7人出国留学,但全都回来了。1949年,我从美国留学回国的时候,有位同学留在美国。都是搞洲际导弹,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还拥有高级别墅。有人问我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我研究的导弹是保卫我的祖国的,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
记:除了爱国思想之外,您和父亲还有什么相似之处?
梁:业务上,父亲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政治、法学、经济、历史、哲学,无所不包。我则是从无线电到自动控制再到计算机。性格上,我与父亲一样,崇尚趣味主义,爱好广泛,大学时我参加过学校古典式摔跤队,并获得美国十大学联邦(BigTen)冠军。听音乐、下象棋我都很喜欢,有NBA的球赛,我总要挤出时间看看。
记:您曾参与“神舟五号”的研发工作,还声称“神五”升空凭的是“中国航天精神”。您怎样看待“航天精神”与您父亲毕生追求之间的联系?
梁: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我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航天精神”可以概括为24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24个字是中国航天事业40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中国航天人总是以不断进取的姿态,一步步地迈向航天科学技术的高峰。我父亲一生为振兴中华、奋发图强大声疾呼,我们都是希望祖国繁荣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父亲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表达的新民、强国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