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1、林冲,不堪高俅父子的阴谋陷害,在家破人亡、步步被逼的情况下,毅然走上了起义道路。上梁山后,又火并了嫉贤妒能的王伦,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李逵,出身贫苦农民,主动走上梁山。对统治阶级不存幻想;柴进受到殷天锡的欺负而幻想靠条例打官司,他说:“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统治阶级的法律制度,大宋皇帝的宝座,都不在他眼下。上了梁山就是:“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人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3、鲁智深,渭州经略府提辖官,既无家室,又无产业。对社会上的压迫和不平,怀有强烈的仇恨,对各种罪恶势力采取主动挑战的态度。“禅丈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概括了他的性格。因为同情金氏父女的遭遇,三拳打死了恶霸郑屠。由于痛恨高太尉对林冲的陷害,挺身而出让高俅吃他“三百禅杖”,进而大闹野猪林,粉碎了高太尉的阴谋。
4、武松,武艺高强,秉性刚烈,对上层社会的恶势力和不义行为有坚决斗争的精神。从杀死凶手潘金莲和醉打蒋门神事件中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真面目,逐渐加深了对他们的反抗情绪。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长期积压在胸中的仇恨全部爆发出来,终于走上团结起义的道路。
5、宋江,是起义军的领袖。他反对强暴,反对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好“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生辰纲事发,他“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营救过晁盖;为维护和梁山的关系而杀了阎婆惜。他能把大部分梁山好汉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由于出身地主家庭,本身又是“刀笔小吏”,他具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在他看来,政治黑暗是奸臣蒙蔽圣君的缘故。他一面援救晁盖等人,一面却又认为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是“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他上梁山是勉强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直到浔阳楼题了反诗,事发被判死刑,由梁山好汉救出,才不得不走上梁山。
二、《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主要在善于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1、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刻画他们的性格。林冲、鲁达、杨志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由于身分、经历和遭遇的不同,他们走上梁山的道路也不一样。在对招安的态度上,来自社会底层的李逵等人坚决反对;封建文人出身的吴用主张有条件地招安;来自军官的大部分将领殷切地盼望招安。
2、在对比描写中突出人物性格。在武松斗杀西门庆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儿成了鲜明的对照。对西门庆的胡作非为,何九叔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表现出他的世故。郓哥则采取好管闲事的主动态度,表现出他的年青好胜,幼稚天真。
3、浪漫主义地表现人物的本质特征,采取渲染夸张的手法。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夸张描写。小说的结构完整而富有变化。书中人物情节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扣紧一环。故事情节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的安排上,也体现了结构的完整。开头先写高俅,意在暴露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概括地表现水浒英雄的时代背景。人民群众由自发的个人反抗逐步走向集体的武装斗争,直到形成起义高潮;以后斗争走上妥协投降的道路,最后以“魂聚蓼儿洼”的悲剧告终。从开始到结局是一般农民起义过程的真实反映。
作品的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廖廖几笔,就能绘色绘声,神形毕肖。《汴京城杨志卖刀》一回写道:“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将来”,几句话刻画出牛二的凶神醉相。其次是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作者写鲁智深打店小二说:“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店小二脸上只一掌……”。“大怒”、“一掌”表现了鲁智深的愤怒,而一个“揸”字却把那愤怒神情和盘托出了。再有就是语言的个性化。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豹子心、豹子肝、狮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话语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的心情。《水浒》中保留有许多元代口语词汇。例如对人自称其妻曰浑家。同见元曲《燕青博鱼》第一折。称恶霸曰花花大岁,同见《陈州粜米》楔子。又如“撺掇”一词有怂恿催促之意,同见《西厢记》三本二折。再如《水浒》三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这个成语并见元曲《争报恩》第一折;六十一回卢俊义道:“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嫁之女”,这个成语并见元曲《金钱记》第三折和《西厢记》二本一折。这些口语词汇的运用,丰富了《水浒》的人民性。
三、《水浒传》的版本
1、《水浒》,1953年作家出版社以金圣叹批改本为底本,参照百回本、百二十回本校订排印书,改最后一回的回目《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为《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每回之后附注释。
2、《水浒全传》,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汇校本,以明嘉靖间武定侯郭勋刻本为底本,补以明杨定见本,再用其它各本详加校勘。
3、《水浒全传》,1961年中华书局以商务印书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为底本,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全传》本中的校文加以校订,附图像。
4、《水浒传会评本》,198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