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初一语文知识《在山的那边》赏析

《在山的那边》赏析

11-01 12:05:13 | 浏览次数: 158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知识
标签:初一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在山的那边》赏析,

 

  今天www.manfen6.com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在山的那边》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初中语文课本入选。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

  疑问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它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主要思想

  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作为意象,用大海比作思想,用群山表示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征途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作者简介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开设中西现代诗歌比较研究课程及创造性写作课程。  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在山的那边》(《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等。   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当代欧美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叶芝文集》(三卷本,东方出版社,1996)、《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诗歌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与芮虎合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种。  曾参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语文大视野》项目,担任高一卷主编。曾获多种国内诗歌奖,曾多次获教育学院科研论文、科研论著一等奖。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大、复旦等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及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写这首诗时他还是一个刚从边远山区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随父母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所以他童年充满幻想,才写下这首诗。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  自1990年写作《帕斯捷尔纳克》到后来旅欧期间写作《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等,他在中国诗歌界的影响逐渐增大。这些流亡或准流亡的诗人命运是他写作的主要源泉,他试图通过与众多亡灵的对话,编写一部罕见的诗歌写作史。作品中经常有令人警醒的独白,笔意沉痛。1996年之后,以《伦敦随笔》《挽歌》为代表,又开始诗歌的新的探索。出版的诗集还有《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词语解释

  《在山的那边》词语: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一瞬间

  1. 痴想:深深沉浸在一种遐想之中,形容人呆呆的在想一件事情。

  2. 隐秘:隐蔽,不外露。  3. 铁青:黑青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 凝成:凝结而成。  5. 诱惑:吸引、招引。

  6. 喧腾:喧闹沸腾。  7.一瞬(shùn)间:一眨眼之间。

  整体把握

  诗中所说的“海”是什么呢?诗人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一方面因为渴望早日实现理想,一方面因为对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就能达到理想境界,可事实并非如此,就不免失望、沮丧。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是童年的遐想。“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这就是说,妈妈指点了理想,唤起了我的想望,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一旦望不见海,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长大了,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海很遥远,但是并非虚无缥缈。理想和信念,使人不畏长途跋涉,“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的愿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青色的山,好像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这里的“信念”指的是妈妈给我含义的信心,而这里的“海”指的是作者在不断追求的目标.   8.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不畏艰难险阻,热烈向往理想。   9.小时侯和现在,“我”对于“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小时侯,“我”对于“山”的理解是单纯的。它是我实际生活的世界,“我”幻想着翻过一座山,脱离眼前的世界就能看到“海”,我把实现理想看得很简单。“一座座山”使我大失所望。现在,我对于“山”的理解是丰富的,“一座座山”比喻重重困难,想要逾越这些困难就要有心理准备,要有继续奋斗的勇气和信心,要不懈追求,要在不懈追求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10.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   “信念凝成的海”是指某种人生理想。  11.诗中所写的“山”和“海”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诗中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企图一蹴而就,不要因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段落解释

  第一节:写童年的"我"对幻想的追求.   第二节:写长大了的"我"通过拼搏.奋斗实现了理想。形象的写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体现了作者的兴奋.激动.喜悦的心情.

  编辑本段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通往理想之路是漫长的,崎岖的,要不怕长途跋涉,战胜困难,要一次次的战胜失望,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以上即是www.manfen6.com小编分享的《在山的那边》赏析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www.manfen6.com。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