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初一语文知识比较阅读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阅读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的运用

11-01 11:52:03 | 浏览次数: 992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知识
标签:初一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比较阅读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的运用,
李希茹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阅读应该是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充满了质疑、思考、探究和发现。要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比较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阅读方法。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既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好方法。

  比较阅读,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分析的进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研究,辨析其异同,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入认识。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阅读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并且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作品,多年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作为名家名篇,我在教学中多角度、多层面地运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

  我首先为《济南的冬天》确定合适的比较对象。就题材而言,作为描写冬日景象的文章,可以与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进行比较;就体裁而言,作为写景散文,可以与朱自清的《春》进行比较;就同一作者的作品而言,可以与老舍描写济南景色的的另一名篇《济南的秋天》进行比较。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之前,我先印发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一文,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阅读,思考两文的异同。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会发现两篇文章在文体(抒情散文)、题材(描写冬天的景色)、描写的景物(风、山、水、暖阳、雪)、抒发感情的方式(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等方面具有相同点;同时,学生会发现二者众多的不同之处:

  1、同为冬季,却一冷一暖相差悬殊;

  2、《济南的冬天》以“温晴”统领全文,而《白马湖之冬》以凛冽的寒风贯穿始终;

  3、济南“没有风声”,而白马湖的风却“日日有”声如“虎吼”;

  4、济南的山是“暖和安适”的“小摇篮”、“秀气”得如同一张“小水墨画”,而白马湖的山却“故意张开了袋口欢迎风来”、“冻得发紫而黯”;

  5、济南的水“绿、清、亮”,像块“蓝水晶”,而白马湖“湖波泛着深蓝色”“澎湃”着;

  6、老舍先生感觉济南“真的算个宝地”,而夏先生来到白马湖感觉“宛如投身到极带中”;

  7、《济南的冬天》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而《白马湖之冬》让人感受到的是作者一颗落寞的心和一份浓郁的思乡之情;

  8、《济南的冬天》运用了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生动贴切,《白马湖之冬》运用白描手法,朴实深沉。

  以上一系列的比较分析过程,正是学生质疑──思考──探究──发现──创造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体现了主体性、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合作性的教学新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悟到作品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体味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创作技巧,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形成了新见解,获得了美感体验。这些不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所在吗?同时,通过比较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创作基础: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更重要的是,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只要坚持经常,就会逐步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标,为以后研究性学习积累经验、打下坚实基础。

  我还尝试采用另一种形式进行比较阅读,那就是将比较阅读适当的穿插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之中。如讲到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时”,可以将《白马湖之冬》中关于“风”的句子拿来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济南冬天独有的“温晴”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从而引出对济南的山的描绘。在分析《济南的冬天》艺术特色时,可与刚刚学过的《春》比较异同。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表达方式上,《济南的冬天》如絮家常,娓娓道来,《春》则浓墨重彩,激情洋溢;在修辞运用上,《济南的冬天》以比喻、拟人为主,《春》则采用了比喻、拟人、叠词叠句、排比、引用等诸多修辞手法;在文采方面,《济南的冬天》平实含蓄,情恳辞切,《春》则诗意隽永,文采斐然。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不同风格的散文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之后,让学生阅读它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将这两篇文章作比较,看看济南的秋天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济南秋天的山和水的?作品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老舍笔下的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哪一个更美?两篇文章从选材、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在学习中悟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比较学习法。

  在比较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成果是显著的,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又不能“大撒把”,让学生海阔天空盲目的去比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及时点拨,调动学生的情绪,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较阅读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因而比较阅读是连接课堂内外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它与拓展阅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走出语文课本的小圈子,迈向更广阔的大语文天地。

TAG: 教学  济南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