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初一语文知识浅议《安塞腰鼓》的阅读

浅议《安塞腰鼓》的阅读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988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知识
标签:初一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浅议《安塞腰鼓》的阅读,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 唐正富       《安塞腰鼓》是一页贮蓄力量的乐章,是一曲宣泄生命的赞歌。学习该文,固然有多种方法,笔者以为紧紧抓住“朗读”不放,也该是有效切入文脉的好方法。

  教材的阅读提示中就有这样的语句:“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越吧。”是的,抓住“朗读”就是抓住了理解该文的钥匙。当然,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其实不用任何人提示,我们也肯定会好好“朗读、朗读”的。然而,怎么“朗读”才最是要讲究的。那么到底该怎么“朗读”呢?

  师生比较“朗读”。第一环节,可以是听录音或教师大声朗读课文。第二环节,让学生们大声朗读课文。第三环节,师生共同点评几方“朗读”何方为更接近文本内蕴“激越、快速、急促、绝响”的情形,谁达到的份额多即谁的“朗读”就多了一些“雄壮”气势。换句话来说就是谁的“朗读”就更到位。

  也就是说,“朗读”者能达到读得热血沸腾、读得热泪盈眶等等。或使听众产生这样的效果:情为之所动,颜为之所张,发为之所竖等等。就很有些成功了。

  动静比较“朗读”。本文读出“安塞腰鼓”的雄伟奇壮并不很难。试想,百千个陕北青年,以黄土高原为舞台,以苍天为帷幕,又击鼓又大喊,真的是蔚为大观。感悟到“声势如海涛击岸,如狂飙过壑,如猛虎啸谷,如群蛙乱鸣”是绝等巨响。这是动。而“结尾”写鼓声戛然而止后的寂静,不是写静,而是以静来衬托表演“安塞腰鼓”时的黄钟大吕巨响和战鼓“通通”狠擂。也即这是写静;更是以静衬响。“朗读”时,“结尾”的“鸡啼”句就尽量要读得“轻慢、舒缓、柔和、悠长”,这样对比可悟出“动”的效果会更好些。

  变句比较“朗读”。体会短句“铿锵、豪迈”声韵。“朗读”文章中擂鼓的一段“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让人感觉出急促、雄壮、振奋。细究起来,全缘于运用短句,读起来犹如鼓点激蹦而出,与文章所要创设气韵场势极相协调、吻合。而改该段为“一捶起来就忘情地没命地发狠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安塞腰鼓舞蹈哇!”之后进行“朗读”,让人感觉“冗长、压抑、难受”,可以认为“这完全是读长句难喘气造成的与文意、人情相抵牾的不良效果”。为了学生们有更大的收获,可让他们自己改写“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前的那个段落为“长句”式段落,并自行比较改后 (愈捶愈烈!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他们捶出了痛苦和欢乐,还捶出了生活和梦幻,更捶出了摆脱和追求。这些鼓声交织着、旋转着、凝聚着、奔突着、辐射着、翻飞着、升华着!人和声成了茫茫一片……)(长句多)表达了声响气势的“缓和”;改前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短句多)表达了声响气势的“局促”。这两者也颇显不同。

  “本”“外”比较“朗读”。文本中的击鼓部分,声势确实骇人──感动人、鼓舞人。但如果认为这是击打腰鼓就用短句,造成了急促,进而生成豪迈、激昂的感情,固然可以;那么不打鼓的文章能否以短句来表现声势和力量呢?回答说:同样可以。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灾难,诗人田间的《给战斗者》“……‘七’:在诗篇上,战士底坟场/会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语气短促,节奏铿锵,读着它,犹如让人踩着急促的鼓点上战场去杀日寇。也即每个血气方刚的炎黄子孙都会被这首诗的“声势”及“节奏”力量所打动、受鼓舞,并昂扬了斗志去报效祖国。也就是说,“造成声响气势,宣泄激情力量”是豪放、粗犷、“暴烈”类文章共同的需要。

  鼓点声响阵阵,倾珠滚玉急出,“声”势恢弘雄伟,能给人以磅礴的力量。“朗读”《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有这样的感受,听人“朗读”它大致也如此。
TAG: 安塞腰鼓  

《浅议《安塞腰鼓》的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