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情咏读法:
本文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而又有着清雅郁风格的美文。感受本文,先宜默读,细细品味,平心静气,使自己的情感逐步融进文章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凡文章,一经写出,就有一种文势、一种氛围存在。会读书的人,一读文章就会明显地感受到这种文势、这种氛围的笼罩。这就是一种强烈的语感能力。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在默读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这种文势,如本文以自然清雅的语言写古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我们会感觉到语言语势的平缓、宁静、雅淡,格调的和缓、素馨、清寂。它没有汪洋恣肆的气势,却有山泉小溪的清雅,又透出丝丝的悲凉。在初步感受了这种氛围以后,再出声诵读,借助声音把握感情基调,宜用平缓的语调、中等的速度读,略带一点回忆的味道,读出内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也拌和着掩饰不住的淡淡抑郁之思,读出平缓的、宁静的、雅致的味儿,带出淡淡落寞和悲凉之意。古人云,好文不厌百回读。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像《古都的秋》这样的美文,蜚读不能贪图其美的况味,非读不能感受其美的境界,非读不能学得其美的神韵。
2、拓展联想法:
能够读懂文章,进而欣赏文章,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生活积累。素养越高,积累越多,欣赏文章就越能够获得更多的新见。阅读文本因子与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的碰撞,往往会产生许多新奇的感受,而联想则是这些新奇感受的催产婆。一般阅读,大概了解一下文章所写的要点或主要情节也就行了,而对于美文的阅读欣赏则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作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以作品为基点,进行拓展联想。联想的方法很多,就学习本文来说,可以用如下方法:
⑴ 相似联想。即由文本的某一描写、某一场面、某一警语、某一人物、人物的某一遭遇,引发相类似的生活体验的回忆、相近似的感情共鸣。读《古都的秋》,如果能唤起对儿时生活某个场景的回忆、对家乡的回忆,就会对作者所描写的古都秋景有一种亲切感受:如果能唤起对自己某个时间内的失意、失望、苦闷或希望的暂时不能实现的生活的回忆,就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果从文句中能引起对过去读过的诗文的回忆,联想到诸如王安石罢相后所写的诗句“细数落花因久坐,缓寻芳草得归迟”,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辛弃疾的“……而今视尽悉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文章的诗情画意和境界必将会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⑵ 相关联想法。即由阅读文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些事情。如要比较船长地读懂《古都的秋》,就要联想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联想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等情况。这也是欣赏文学作品的一个基本途径。古人总结为“知人论世”法。还可以联想到自文章写出以后人们对这篇文章的评论欣赏。这项工作需要占有大量资料,阅读面要宽,要注意资料积累,具有研究性阅读的意义了。同学们自觉得坚持这样做工,对培养研究能力和提高欣赏水平很有意义。
⑶ 对比联想法。在读本文的过程中,自然地联想到同题材的文章,联想到他们的相同和不同,在对比中强深化对课文内容和写作艺术的理解。
3、语言品味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欣赏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最适宜用语言品味来欣赏。这也是语文的基本功。如品味本文语言,就可以抓文章对景物的描写语言,品味它的比喻句,偏正短语的运用,排比句的运用,动词的运用,形容词的运用,词语的准确选择等,思索它们的应用特点和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