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967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
邹忌是齐国有辩才的策士,善鼓琴。齐威王二十一年(前338),忌以琴见威 王,三日后拜为相。当时齐国有名的辩士淳于髡和门徒七十二人都瞧不起他,故 意以很多含义隐微的难题难他,邹忌都应答如流,使众人倾心折服。一年后,又 封为成侯,大得信任。本文就是写他巧妙规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进谏的缘起。作者先刻画邹忌的外貌,再写三问 三答,最后引出与徐公的对比,从自信到自惭到自悟。作者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进谏的内容。本段为课文的中心。邹忌见威王之后,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谏。以事设喻,后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三、四自然段)写进谏的结果。齐王纳谏,立即发布政令,悬 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的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后,齐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但应注意,“无 可进者”“皆朝于齐”均与史实不符,是作者的有意夸张。

  这篇文章通过齐人邹忌劝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真实的意见 ,做到“纳谏除弊”,才能把事情办好。

  邹忌劝谏的对象是齐威王,其目的是让齐威王听纳忠言,振兴齐国。但是文章以很大的篇幅写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以及他从中所受到的启发,写他用自身的例 子和体会去劝说威王,看来似与主题游离,实则邹忌是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喻, 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两事的相似之处受到启发 ,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才明确地指出“王之蔽甚矣”。这样,齐威王顿时茅塞 大开,立即下令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地听取臣民的意见。文章的思路就是由近及 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这种写法委婉动人,道理极明白而又深刻,使读者受到很大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主要篇幅是叙事,但它落脚在说理上,说理的成分很重,故有人 称它为“说理散文”。尽管如此,它在叙事的时候,仍然注意人物刻画。它的主 要人物邹忌,有人认为他曾受妻、妾、客的蒙蔽,说他是“用个人受到蒙蔽的故 事来暗示‘王之蔽甚矣’”。实际上,邹忌从来没有受蔽,他一直是清醒的,并 且善于思考。悟出了妻、妾、客人不顾事实真相会的原因,由此又找到了国事与 家事的相似之处,并以此讽刺齐王,从而达到了劝谏齐王,使齐国政治清明的目的。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