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离骚》教学实录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892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辅导
标签:高一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离骚》教学实录,
生1:试着去掉“兮”字读文章,就像话讲到一半,嘴巴却僵住,由于意识的强制性,硬生生地把“兮”字咽下去,肚子里却憋了好大的一团气,不知不觉中“兮”字又被重新读出,有一种一吐为快的舒畅感。
生2:以前读古文,只觉的很生涩,和不好读,可是这篇文章读起来却很通顺,尤其是句末这个“兮”字,读这篇文章觉得不是自己在读,而是很自然地觉的自己就是作者,在表达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志气。
生3:“兮”反复使用,是不是使文章有了一种类似押韵的形式,更富有节奏感?(师肯定)
生4:在“兮”字的表达下,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生5:“兮”字会让你不知不觉融入作者的那种思想中去,读这篇文章,总体上要用缓慢的语速,要读地抑扬顿挫一些,给人以无尽地感叹和思考。“宁溘死以流亡兮……固前圣之所厚。”(该生读,获得掌声)
生6:在“兮”字的抑扬顿挫的叹息声中,我们能领略到诗人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追求真理,坚强不屈。
生7:可我觉的“兮”字也流露着作者的一种无奈与惆怅。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兮”字使文章通顺,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每句中都有一“兮”字,使诗歌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味,充分流露了作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对现实的无奈却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感情。下面带着对“兮”字的进一步理解,再来诵读全文,体会作者屈原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情绪高昂,大声诵读,独立自足的沉浸在审美境界里。)
师:下面咱再找位同学读读。
生1: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很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追求一种理想。
师:追求什么理想呢?
生:追求真理,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
师:(明确)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
1、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2、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3、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师:下面同学们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追寻理想的句子。
(生读课文。)
师:好,下课。下节课我们一起朗诵体味《离骚》中表现屈原追寻理想的句子。
【总结与反思】
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读得兴味盎然,学生从诵读中得到的更为直接和深刻,诵读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设计说明】
诵读这种方法有着古老的历史,在古代,它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担当着传授知识的重任。由于“言语的声音形态对于表现主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直接性,因此诵读出作品的声音形态,玩味、揣摩语调和节奏,可以直接把握主体的情感、思想。而且这种把握是创造性的“对话”,符合现代阅读理论。“对话”的本质决定了诵读在教学中是手段,也是目的;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形式,也是内容。
《离骚》共26句,句句中都有“兮”,各种意兴和人生况味尽在“兮”中。读出了“兮”字的语气、语调也就读懂了文章。因此,它具备了研读诵读问题的典型情景。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 离骚
《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离骚》教学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