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高中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辅导《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478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辅导
标签:高一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湖北省襄樊市第八中学 何庆华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

  2、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3、(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

  4、引导学生体味第四段的语言美、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本单元学习散文。”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2、我们今天要心仪怎样一段感情、怎样一幅美景呢?

    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

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
 

二、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

  1、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2、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美,现在可畅所欲言谈谈你谈感受到的美。美点寻踪。

   ⑴ 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是荷塘上的月色、将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了。幽雅、朦胧幽静的画面美。

   ⑵ 用词句美、语言美。

   ⑶ 情感很美。

    总结: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游踪。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此句称“文眼”。

    教师:29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澜,放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

    问题2: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来排解不宁静的?

    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三、课文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在荷塘上心仪到了一幅荷花美景。我们知道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在中国诗坛上,写荷花的诗句历来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璟的《浣溪沙》,看他们写出了荷花怎样的情状?

浣溪沙·秋风中荷花

李 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朱自清笔下的月色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样的风姿呢?

  1、配乐朗读第四段(贝多芬的《月光》钢琴曲)。
 
  2、课文第4小节写了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

   ⑴ 写了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画面很美。

   ⑵ 画面为什么会这么美呢?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读一读。删除法。

   ⑶ 品位语言美: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

   ⑷ 教师分析: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

   ⑸ 第4小节写荷花的三个比喻,一个拟人。

    ① “请问,‘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
    
      有的学生说:“形状相似,都是圆的。”

      “那盘子不也是圆的吗?锅盖也不是圆的吗?怎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像盘子,像锅盖’”

      学生回答说:“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

      我接着问:“何以见得很‘柔美’?”

      学生答:“句中有‘亭亭’二字。”还有学生说:“是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很美。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写出了荷叶的风姿。

    ②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1] [2] [3] [4] [5]  下一页

TAG: 教学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