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九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三个泼辣女人和两件长衫──《蒲柳人家》教学片断及反思,
生:穿着长衫的孔乙己人格丧失了,人性也几乎扭曲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一个人到底应该怎样生活,这导致这个很善良的人却活得连狗都不如。
师:那何大学问呢?
生:何大学问除了穿着长衫让人觉得好笑外,更多的是让人觉得敬佩。他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功夫好,讲义气,干活儿也卖力气,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和孔乙己完全不一样。
师:那怎么看待他穿长衫这个细节呢?
生:这说明他也挺虚荣的,还是和孔乙己一样的地方。
生:他是有些虚荣的,比如说“他要求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喜欢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等等。但是我觉得这和孔乙己的虚荣完全不一样。
师:虚荣还有不一样的虚荣吗?这是一个很好的比较思路。
生:孔乙己打死也不想脱下长衫,是因为他过于看重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这是真虚荣。而何大学问穿长衫,他并没有就不去赶马了,穿着长衫就以为自己是书香门第了,他照样老老实实地作人谋生,活得很实在。
师:在文中找找和这长衫有关的故事。
生: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城里书铺去学徒,让自己的儿子学得一笔好字和好画。
生:他还答应了书铺掌柜的亲事,虽然一丈青大娘很反对。
生:他还很勤奋地学习,小说中说他“投宿住店,歇脚打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
生:路遇文庙,他还要作个大揖。
生:他很看重何满子的教育,给何满子请个古板的私塾老师,逼着何满子学习。
师:对了,这些细节说明什么?那长衫在何大学问眼里和孔乙己一样是身份的象征吗?
生:不是。是学问的象征。
生:何满子爷爷因为“非常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火红”于是被人们戏称为“何大学问”,这称呼,“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这让何满子爷爷觉得很光荣。其实,何满子爷爷不仅希望自己是“大学问”,他还希望何家真正出一个“有大学问的人”,希望“孙子不要也落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这里边固然有虚荣的表现,但更多的是贫苦老百姓对知识和对文化的崇尚。
生:对,这和孔乙己是完全不一样的。孔乙己穿着长衫而扭曲了自己,但何满子爷爷却是一个活得很有英雄气的赶马人。
师:那如何理解他的那些可笑的行为呢?
生:因为他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文化,所以有些外人看起来搞笑的行为也很正常。我们家爷爷奶奶也一样。
生:我觉得这恰好就是何满子爷爷的可爱之处,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人物的个性所在。
师:按照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孔乙己的长衫是灰色的压抑的,而何满子爷爷的长衫是阳光的可爱的。我们透视这不同年代但同样对读书很尊崇的两个人的不同表现和得到的不同评价,不仅可以让我们思考作家塑造人物的精妙之处,还可以启示我们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和评判别人的人生。
……
【教学反思】
杨二嫂、菲利普夫人、一丈青大娘这三个女人,孔乙己的长衫和何大学问的长衫,似乎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对语文教材来说,他们或者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或者处于不同教材不同单元,但是当他们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之后,语文教学就能够呈现出一些别样的美来。
语文老师教语文比之于数学老师教数学的最大的痛苦就在于选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微弱,这使语文教学经常处于一种逻辑混乱、知识反复的单打独斗的尴尬状态。
这是语文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可能专家们无论怎么样想办法研究,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十全十美的使语文知识完全系列化层次化的途径。
在教材要作根本性的改变还非指日可待的情况下,作为一线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促成独立选文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使经常由老师来帮助学生完成的教学拓展变成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自己主动的发现和探究,这不仅是创造性地学习,而且还是一种对教材和知识的自觉地微观的整合与处理。
这样的整合和处理一旦多起来,语文教学,也就多少能够呈现一点儿立体的格局了。
这种学习状态,是让我自己欣喜且感动的。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 两件
《三个泼辣女人和两件长衫──《蒲柳人家》教学片断及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