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学管窥中学生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11-01 11:48:31 | 浏览次数: 84518 次 | 栏目:九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九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学管窥中学生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那么人们口中所说的曹操是一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大奸贼到底有没有根据呢?这问题一抛出,立即有学生说到“吕伯奢一家误杀”的事,在历史上确有此事。似乎可拿来证明曹操确实值得人们深恶痛绝了。不过,另外一些同学持否定意见,因为他们认为能写出《观沧海》、《龟虽寿》的应该是个大气的英雄,不会如此心胸狭窄。正意见争执不下时,我引入了中央电视台的热门栏目《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品三国”节目中的“真假曹操”,企图让学生从这个性格复杂的奸雄人物身上品出其伟大的人格魅力来,还原曹操的本来面目。看后,我带着同学分析了节目中提到的曹操在吕伯奢一家被杀之后的原话──凄怆曰:“宁教我负人,毋教人负我!”体察当时语境,可切实感受到这位陷入困境中的英雄的无奈与凄凉。
同学们都深深折服于易中天先生那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评说,对曹操这位大气的奸雄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时我就巧妙地引导学生应该注意易中天先生那种执其一点(曹操是怎样的人,能否全盘否定?)广泛浏览、搜索获取信息、从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一切的客观科学的认识,都从调查取证中来。
四、思维创新
这是整合现成的所有信息,内化为自身能力的阶段。
经过以上思维的层层拷问,学生眼里的曹操再也不是一个模式化的奸贼形象,他是一个多面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伟人:既奸诈又温情、既多疑又自信、既凶残又宽容……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只有这样看待人事,才算不失公允。课后,学生的思维火花依然在蓬勃地跃动、兀自讨论不休。我就让学生把自己看待问题的新观念诉诸文字,写一篇《我眼里的曹操》挂到班级博客网上,大家来评议,由此举措把思考与文字表达有效地结合,真正务实地去实现大语文“厚积而薄发”的目标。
【课后反思】
《杨修之死》课文位于古代白话小说单元,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籍中截取《三国演义》的片段,是为了让我们亲泽伟人的光辉,体味作者灵活地从史料中撷取信息,为他所用,精练典雅的叙事技巧。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培养中学生的网络阅读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有效避免了学生接受知识单一化,有利于拓展知识面,从而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这种课堂教学以主题为中心,在自主性扩展的网络阅读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受学生欢迎。
但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具体加工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维方法的指导不够,因而学生理清思路,深入思考不够有序。另外在课外探讨上,学生可通过 BBS、电子卡片等形式,展示自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与看法,既是自我表现和自我成就感的满足,也是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补充、完善的协作学习的过程,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同时,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力的自我检测,教师则可以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总结。
────────
【参考文献】
1、中央电视台的热门栏目《百家讲坛》 “易中天先生品三国”节目中的“真假曹操”。(2006年七月)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朱大渭: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2003年1月)
3、李燕《有效教学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04期
4、徐礼邦学生网络阅读能力培养初探2005-3-8(力邦在线)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 能力 语文 网络 中学生
《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学管窥中学生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