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八年级语文辅导追求日的赤诚,月的宁静──巴金散文诗《日》《月》的教学

追求日的赤诚,月的宁静──巴金散文诗《日》《月》的教学

11-01 11:08:34 | 浏览次数: 67718 次 | 栏目:八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八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追求日的赤诚,月的宁静──巴金散文诗《日》《月》的教学,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三中学教育集团 徐社东    
  上课开始,投影展示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正文,背景音乐为中国民乐《彩云追月》,营造抒情的气氛。

  教师:今天是2005年10月25日星期一,我们学习巴金的散文诗,在这个日子里,谁愿意为我们这一节课说一句话?

  学生:用这堂课来悼念巴金爷爷。

  教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巴金先生去世的?关于巴金爷爷,你能说得更多吗?

  (请学生回答)

  (请另一个学生到黑板书写:谨以此悼念巴金先生。)

  (定下这课堂基调以后,正式开展学习,了解人物和作品,体会文中情感,理解语句深邃的含义,领会青年巴金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基本设计:整节课用“读”来贯通这些环节。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很适合进行抒情朗读的散文诗,出现在人教实验本8年级下,编在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散文诗,其中《雪》是鲁迅的名篇,《雷电颂》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一首激越澎湃的内心独白。《海燕》是高尔基的篇目。《组歌》是纪伯伦的。五篇课文的教学,都很讲究诵读。)

  教师:(问一学生)对这两则散文诗,你在预习时,是默读,还是放声读了?你读时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我是默读的;我体会到了日的光耀和月的清冷,但是,都有人要上去。

  教师:(问第二个学生)他的回答和你的理解一样吗?

  学生:我体会到了巴金对着日和月产生的情思。

  教师: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说出了这两首散文诗的价值。前面的同学只注意到了作品本身,后面的同学还注意到了作者的状况。(问第三个学生)你预习时读了几遍,对文中语句,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如果现在让你大声来读,你觉得读第一篇和读第二篇,感情上应该有什么一致和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我读了三遍;我不理解的是,巴金爷爷说“生命是可爱的”,但他为什么又要赞美飞蛾和夸父?还有,月亮和太阳,到底谁是巴金心目中的理想?我觉得它们是相反的两个事物。

  教师:好,你提了很多问题,也暴露了一些认识错误,不过没关系,我相信会得到纠正的。……现在,请大家来回答我的问题,《日》、《月》是巴金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散文诗,那时,中华民族大敌当前,当时情境下的我们中国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把这和日、月、飞蛾、夸父、嫦娥等建立起联系吗?……请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

  学生发言后,教师投影展示:

  《日》《月》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教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在一起深情地朗读这两首散文诗。先请同学简单说说,按照你的理解,什么是朗读,什么是朗诵?如何才能很好地朗诵?

  多学生:(回答。略。)

  教师请一学生整理:朗读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大声的读。朗诵则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和表现。要想朗诵好文章,要有充沛的感情,要能准确地理解原作精神。

  教师引导:那你如何领会文中情感、理解语句深邃含义,领会青年巴金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你觉得朗诵前又要准备什么样的充沛情感?

  (学生思考)

  教师:巴金爷爷的这两篇散文诗比较舒缓,可以自由地读,大胆地处理。文中的语言比较优美,含有哲理,内蕴丰富,有些名言警句要牢记在心。……现在,请每个人同学自己揣摩,放声地读一读,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该怎么读。等一会,我们请个别同学站起来,朗诵全文。

  (学生活动)

  (教师请单个学生起来朗读。找中等水平的同学。)

  (教师请其他学生指出该同学朗读的缺陷。)

  教师总结:看来朗诵还是很有讲究的,简单地说,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原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下面请大家看投影,为了更好地朗诵这篇课文,我提供了许多知识卡片,供你们翻查。如果你们需要什么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来点击该项目。但你要思考:你为什么要了解这个项目,它对你朗诵课文有什么帮助?

  (学生活动·集体研读课文)

  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内容按钮:

  1、巴金其人

  2、写作年代

  3、生字生词

  4、朗诵方法

  5、表现手法

  6、引申想像

  每一按钮都链接了相关知识点。教师自由点击相关资料。

  1、巴金其人:

    巴金于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写作年代: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3、生字生词:

    旸(yáng) 姮(héng) 皓(hào) 浸(jìn)

    一撮(cuō)灰,撮,量词。

    一瞬(shùn)间,一眨眼,转眼。

    寂寞:孤单冷清。

    倘使:假使。

    长空:辽阔的天空。

    皓月:明亮的月亮。

    咏叹:歌咏。

    舍弃:放弃。

    甘愿:心甘情愿。

    凭栏:依着栏杆。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焰上,今比喻自取灭亡。

  4、朗诵方法:

    常用的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可给听众一个领略、思考、理解、接受的余地。重音指对某些词语进行强调。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句调又称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升调(↑),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降调(↓),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平调(一),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曲调,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  散文诗  巴金  

《追求日的赤诚,月的宁静──巴金散文诗《日》《月》的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