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八年级语文辅导《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

11-01 11:48:31 | 浏览次数: 44518 次 | 栏目:八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八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

 

  【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www.manfen6.com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组漫画(多媒体播放《父与子》)。这是德国卜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中发生的故事。(学生观察。)哪位同学能把画中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生:爸爸陪儿子去买一本好书,儿子忍不住在路上看,爸爸也忍不住跟在后面看。回到家里儿子还在看,爸爸还想看,结果把烧开的水倒进了帽子里。放洗澡水的时候,儿子还在看,最后爸爸实在忍不住了,坐在浴盆里拿起书和儿子一起看。

  师:这是漫画中父与子之间发生的故事。牛汉先生在谈到自己的第一本书时说:(多媒体出示)“这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那么刚才我们在漫画中感受到的是轻松幽默,可牛汉先生为什么说他的故事酷似这组漫画却很难笑起来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文章中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事?(学生阅读,师巡视。)

  生:第一件事是作者小时侯看父亲的书;第二件事是父亲发现他把书裁成两半,一半送给了没有钱买书的朋友;第三件事是父亲让他把那半截书从他的朋友那里要回来,然后装订成两本完好的书;第四件事是他小时候去书房的一些事情;第五件事是他从小的玩伴现在的状况。

  生:还有他考了第二名,父亲让他背书的事情。

  师:通过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我们知道了文章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这么多事,现在请同学们来看屏幕,按照文章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来重新梳理一下:

  (多媒体:

  “父亲”:考书问书 灯下补书 携子读书

  “我”: 裁书送书 爱书赠书 转学带书

  父亲考书,得知“我”裁书送人,于是父亲为“我”灯下补书,“我”拿到书后分外珍爱并将另一本送给了好朋友,后来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小学去读书,“我”带着父亲为“我”补全的那本书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其中还穿插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读书乐趣。文章中写了这么多事,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生:父亲考“我”背书。作者说考了第2名,没看下文的时候,我还以为作者学习很好呢,其实他们班级一共才3个人。

  师:很好,那你能不能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给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学生读略。)

  师: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可以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帮助理解。谁来说说他读的这一段哪些是重点词语?

  生:父亲知道了“我”考了第2名以后,“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欣慰地”说明父亲为“我”的成绩而高兴。后来知道班里一共3个人,然后他就“板起了面孔”,这个“板”字能说明父亲怀疑“我”的成绩。

  师:不错,可是当“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他为什么要愁啊?父亲是崔家庄小学的老师,小学老师看着自己儿子读的是这么一团纸,你说心里会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愁苦?

  生:父亲对“我”很担心,怕作者不能很好地学习知识。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父亲为“我”和乔元贞补书的那件事情:“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师:为什么这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因为父亲知道了我裁书的原委之后,他想用补书的办法来帮助他。体现出父亲的善良。

  师:这名同学在朗读的时候感情十分投入。文章中提到了父亲给我补书。大家想想,这一夜的时间父亲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我觉得父亲可能觉得他的儿子助人为乐,他自己一定要把这两本书补好,因为儿子一直用半本书上学。他还是在奖励儿子这种助人为乐的品德。

  师:父亲害怕孩子拿半本书不能很全面地学习知识。那么当“我”接到了父亲为“我”补全的两本完完整整的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生:我觉得一半是感动,一半是心酸。感动的是父亲理解了自己的行为,并且补好书;心酸的是书虽然补好了,但是元贞却不能读书了。

  生:“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他给我买书包,是说学习要准备好东西,还有因为村里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限,父亲非常关心“我”,让“我”转学。

  师:这位同学谈得很好。父亲望子成龙,其实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不也是一样吗?

  生:父亲有很多藏书,他自己本身就很爱看书,说明了父亲希望知识的环境能把“我”熏陶成一个爱读书的人。也说明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师:人们常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爱的深沉厚重,当我们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们感受到的是父爱似书,每一张每一页都凝聚着父亲对“我”深深的关爱。

  师:从两次送书,同学们看出了“我”和乔元贞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记得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乎情。”正像同学们所说,一本薄薄的书融入的是厚厚的情,这里既有父子情,又有同学情。难怪作者会说这一本书让他一生难以忘怀。在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语句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这一本书难以忘怀的情感,现在请大家来跳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

  生:我找到3个句子。第一个:“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第二个:“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他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第三个:“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师:你们能就其中一个句子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生:我说说第3个句子。我认为这本书在作者的心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生:我觉得“枉”字用得好,可以理解为“白白的、没有意义的”。作者的第一本书。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父亲给他的,包含着父亲对他的关心和爱。

  生:这本书对作者来说有同学之间的友情,还有对艰苦生活的怀念。应该说这本书是作者的人生之书,如果不写出来,那么这么多年的书就白读了,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没有价值了,就是忘本了。

  师:你理解得很深刻,能抒发出作者对这第一本书难以忘怀的情感,谁还有补充?

  生:我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是:因为这本书包含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如果作者不将这第一本书的故事写出来,就算他有再渊博的知识也没有用。

  师:文章开始为什么要写《父与子》的漫画?我们读完文章以后,印象特别深的是什么呢?是那书本身吗?不是吧!正像这名同学所说,是有一个这么好的父亲,是一个苦难的经历,是那样淳朴的友情,是那些可怜的孩子。所以,《父与子》的比喻,说明写的不是书,而是以这本书作为一个线索,把诸多事串起来。

  生:作者认为这本书是他以后写诗读书的根本,如果没有这本书,他也就不会走上读书写诗的这条路,也就是这本书将他领上了文学之路。

  师:这“第一本书”不仅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作者人生的第一本书,你对“本”的含义理解得非常到位。那为什么这本书要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呢?

  生:我觉得赞美的是父亲理解孩子之间的友谊,还有苦难生活带给他的精神财富。后来二黄毛和元贞的结局让作者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要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师:刚才同学们所领悟到的这些句子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蕴涵着作者对这第一本书永志不忘的情怀,他是作者终身受用的一笔精神财富,有许多值得回味的第一,第一盒蜡笔,第一封信,第一本相册,第一份满分的试卷。那么现在就请你开启记忆的天窗,回顾难忘的时光,谈一谈你的第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多媒体显示。)

  生:我第一次挣钱。我出去打了一次工,虽然挣的钱不多,但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笔永恒的财富。

  师:看来同学们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可人间的真情又怎能在这几分钟之内说完呢?那么就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思路整理清晰,形成文字,写在作文本上。;m(Z-r7W9m E;`

[1] [2]  下一页

TAG: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