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八年级语文辅导《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11-01 11:48:31 | 浏览次数: 68318 次 | 栏目:八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八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www.manfen6.com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归园田居》课堂实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师: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那估计我这堂课就不用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刚才旁听了另外一个班级的一堂课(相同的课文),那个班级的学生是否比你们更强一些?

  生:没有!

  师:那你们肯定比他们更强一些是吧?

  生:对!

  师:他们是上得精彩极了!这个精彩主要体现在老师一讲他就懂了,而且能够深刻的领悟。既然你们不比他们差,那这堂课就不用上了。(上课铃响)我刚看过大家的课文,发现大家学过两篇古文。我现在请女生背《陋室铭》。

  (生一时沉默,而后齐背,语气平淡)

  师:会背,但是失去了诗歌的诗意。现在请男同学打开书读《爱莲说》。

  (男生齐读)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篇散文和今天要学的这首古诗的关系?

  生:今天学的这首诗和《复莲说》都是讲植物。

  (生笑)

  师:大家为什么笑?谁还要说说?

  生:今天学的和这两篇散文的关系是:它们都是以景生情,以物托志。

  师:他们都是借描写外界的景物表达自己的内心,一切景语,其实都是抒发人的内心,一切景语……

  生(齐声):皆情语。

  师:你们能看出了他们写作方法上相似,很好。这种串联的能力就表现出了你们的思维水平。我告诉大家,陶渊明是这两篇文章作者的祖宗,他们都是追慕陶渊明才写出了《陋室铭》和《爱莲说》,他们是陶渊明的学生。陶渊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隐逸者。而他后面很多学者受其影响,写出了很多风格和他相近的诗文,譬如说《爱莲说》,更别说《陋室铭》。但是,在《爱莲说》中,作者好像提出了一点点批评,他说得是什么?作者推崇的是谁?

  生:莲。

  师:莲是什么?

  生:花之君子者也。

  师:君子是怎样的?

  生:品德高尚的人。

  师:用书中的话来说?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作者因此说陶渊明是花中的隐逸者,我认为这是他没有读懂陶渊明。陶渊明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通过学习一首诗来认识他。今天要学的是《归园田居》,这个题目有两种读法,你觉得有哪两种?

  (生读标题,但无明显差别)

  师:两种读法的差别在哪里?

  生:一种是“园田”,表示他在乡村里生活的那种……

  师:“园田”连在一起,还有一种呢?

  生:归园——田居,到大自然里生活。

  师:一种是“田居”,这位同学很聪明,了不起,怎么说呢?一种是回到家园自己在田地里居住,一种是回到自己的生活过着田居生活,你们选择哪一种?

  生:归园——田居

  师:好,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读,《归园田居》总共有五首,今天我们学的是第三首,但是,同学们只读第三首是读不懂的,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多媒体展示《归园田居》其一)

  (生齐读第一首部分诗句)

  师:意思懂吗?

  生:不懂。

  师:哪里不懂?谁能为我们简单解释一下这首诗?

  (无人举手)

  师:小的时候就没有追求荣华高贵的心情,本性就是喜欢大自然,喜欢山丘,山陵,可是错误地进入了尘世的网络中,这一去就是多少年啊?(生:十三年)十三年啊,天天做着我不愿做的事情。什么事情?“丝竹之乱耳,案版之劳形”,还要去揖拜长官,还要和长官一起喝酒,所以,我这一只被羁绊的鸟,总是想念我的旧树林,我这一条小池塘里的鱼,想念我故乡的那个深渊,我在这个樊笼中已经很久了,现在终于回到大自然了。现在知道这个意思了,我们再谈一下。这几句诗写了题目中的哪一个字?

  生:归。

  师:这首诗里有两组词,一组是“俗韵”、“尘网”、“羁马”、“樊笼”,这都是作者所不喜欢的,但是作者生活了十三年。另外一组词是“园田”、“丘山”、“旧林”、“故渊”、“自然”,现在终于能够脱离那一些,归来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不回去呢?所以,刚才这首诗仅仅讲了一字——“归”。这首诗其实很长,当中还有一部分,我们把加上黄色的字读一下(即《归园田居》(其一)中刚才未讲到文字)。

  师:有一字读错了,哪里?是“暧暧远人村”吗?

  生:暧。

  师:“暧”组一个词。

  生:暧昧

  师:什么叫暧昧?

  生:男女之情。

  师:男女之情,“暧”是什么旁?

  生:日。

  师:所以,“暧昧”就表示太阳朦胧不明,因此“暧暧”是说太阳光或风景看不清楚的样子。这里的“暧暧”和后面的“依依”是一样的,都是写出了朦胧的美感,这写出了哪个字?

  生:园。

  师:这就是诗人想要归去的那个“园”啊。还剩下哪几个字?

  生:田居。

  师:“田居”诗里有没有写?

  生:没有。

  师:你看得仔细些?

  生:方宅十余里,草屋八九间。

  师:这是园?还是田?

  生:有园,有田。

  师:但是,我们现在问的是田,“方宅十余亩”,这些“宅”是田吗?是什么?是他田园家旁边的地方,很大,因为人口稀少,土地空旷,所以一间草屋旁边有很大的地方,但这不是他的田,他的“田”在哪里?

  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师:这里只用了一句诗写他的园田,写得不明白,而其三《归园田居》就是写出了田居。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

  (生沉默)

  师:随便点一个,是吧,好,我找个男同学朗读,这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准确的部分。

  (生读)

  师:很好,整首诗读错了两个字。

  (生笑)

  师:谁能够一个不错地读一遍?

  (生读)

  师:她读对了吗?

  生:对了。

  师:刚才那位同学是哪两个读错了?

  生:秽、荷。

  师:这个同学至少读对了,现在我要加大要求,诗能不能这样读啊?

  生:不能。

  师:刚才这样读不够,请大家再读,你想读几遍就读几遍,想这首诗倒底该怎么读?

  (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你的声音不能控制它,让它散散的,诗就读不好了,要调整两样东西:一是你的心跟陶渊明一起去;二是你的声音必须学会控制,请大家推荐一位读得比较好的同学。

  生:×××

  师:又是她,能不能换一个人?第二号。

  生:×××

  师:我们听他为什么读得比我们好?好在哪里?

  (一男生朗读,读得很是一般)

  师:这位同学读得不优美,但是很好,因为他有陶渊明那种淡淡的味道。

  (师范读前两句)

  (生齐读这两句,渐有味道)

  师:现在我再考考你,是否每个字都掌握,能将大意说出来,先自己说说,不明白举手。

  (生疏通诗歌大意)

  师:有问题举手。

  生:“夕露”什么意思?

  生:是傍晚的露水。

  师:晚上?还是傍晚?

  生:晚上。

  师:为什么是晚上的?

  生:带月荷锄归。

  师:“带月”是什么意思?在月光的照耀下背着锄头回来了,“夕”在古代是月亮的象形样子,这首诗里,“夕”不是“夕阳”的夕,所以是晚上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还有吗?没有的话,我请一个同学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这个是每个同学都必须完成的,所以不是我叫到一个好学生,让他完成就可以了。

  生:在南山下种豆……(语塞)

  师:无须优美,只要准确而已。

  生:草很茂盛,豆却十分稀少。(语塞)

  师:行了,前面一位同学。

  生:“晨兴理荒秽”的意思是:早晨起来去田间清除野草,到了晚上才在月光照耀下扛着锄头回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温我衣”的意思是:狭窄的山路草木丛生,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衫。“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说:衣服沾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师:晨兴的“兴”什么意思?

  生:起来。

  师:“理”什么意思?

  生:修理。

  师:“荒秽”?

  生:杂草。

  师:也就是“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芜”,“但使愿无违”的“但”呢?

[1] [2]  下一页

TAG: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