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六年级语文辅导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一)

11-01 11:48:31 | 浏览次数: 89718 次 |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六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一),

  师:是举例子。(板书:事例)他用了举例子的办法,用事实来说话,它是真理,那就拿出事实来证明。好,他说的是哪几个事例,你来概括一下,对吧?

  生:第一个是 第二个是紫罗兰变色的事例, 第三个

  师:听明白了吗?其实这三个事例在哪些地方也概括出来了。

  生: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你把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生: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

  师:明白吗?你把这三个关键的词语划出来。

  生:全体自己划。

  师:请你把这三个写在黑板(指着黑板说:这里)。

  生:上黑板写。

  师: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是用这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那么我们来看以看这三个事例的内容一样吗?不一样。这三个事例写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要从不同的事例中发现相同点,也就是这三个事例是相同的,这三个事例,它的用意是什么,在写法上面有什么相同的,这三段话在结构上面有什么相同的,好开始浏览这三个段落。看谁能发现几个相同点,不要满足一个,还有两个、三个相同点,请你在边上用笔简要地注一注有几个相同点

  生:自读作批注(除一个在黑板上写三个事例的同学外,他还在写)。

  师:三个不同的事例有哪些相同点?有些是看不见,有些是看得见的。你仔细观察,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这是很考验你的?(以上几句话是老师边巡视边说,不是一下子说的)好,我们来交流一下,有哪些相同点,不举手的同学就是没有看出一点相同点吗?从不同的事例中要去发现不同的相同点,就是要有眼光。好,请你先说。

  生1:事例中的人物都是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得出一个真理。

  师:你最好再把话说清楚一点。

  生1:他都是从一些司空见惯的,平常人看不到的现象来研究出一个真理。

  师:不是研究出一个真理,是

  生1:发现一个真理。

  师:那这三个现象是不是都是司空见惯的,这三个现象是(指着板书说)洗澡水的漩涡,我们洗澡时看到的这个漩涡肯定是旋转的,对吧?你有没有产生过疑问?

  生:(齐说)没有。

  师:有没有?没有,对吧?你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前,你有没有产生过疑问?没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会产生疑问。第二个是紫罗兰的变色,这个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吗?是吗?

  生2: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师:司空见惯是见得多,这个现象是不是见得多的?我从没见过。你见过吗?没有。这是什么,研究过程当中的一个……

  生3:我认为的话,他应该是偶然,因为在这个发现之前从来就没有人专门来形容紫罗兰是个司空见惯的事情,只能说它是一个偶然,

  师:还是个偶然的现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细小的现象,一般人不引起关注的。看第三个,读。

  生:齐读(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师:你看到过吗?你关注过?这个现象我们首先是不太去关注。所以这三个事例都是从细小的,有的是司空见惯的,有的是偶然的现象中发现真理的。这是第一个相同点。还有吗?

  生4:每一个事例中,都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这些事情反复研究,最后把……

  师:发现了吗?你再读一下。

  生4:……

  师:听到了没有?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结论。是不是相同点,好,把它写下来。

  生4:上黑板写。

  师:这是第二个相同点,先发现问题,然后是反复研究,最后是得出结论。现在再要找出共同点就不容易了。

  生5:我觉得主人公发现这个真理的过程都是个很偶然的过程,都是在很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现的。

  师:是吗?请坐。还有吗?

  生6:他写的都是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才能够从细小的现象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成就。

  师:他都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这样一种精神,说说看,这三个人

  生6:第一个是从这个现象中反复的实验和研究,第二个也是从偶然的机会中也是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明了……也是偶然的从儿童睡觉时眼睛的转动对身边的人进行了多次的观察才发现人睡觉的时候眼珠一转动,他就是在做梦。

  师:好,记住了吗?他们都有一种大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7:我觉得应该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师:不用刨根问底。

  生8:追根求源

  师:不用追根求源。

  生9:我觉得可以用锲而不舍。

  师:不用锲而不舍。

  生10:我觉得可以用疑问的精神。

  师:什么的精神?

  生10:对很多事物产生疑问。

  师:探究这个问题的精神,对吗?不断探索的精神,对吧?这些人都是一样的,都是有这样一种精神。这叫什么精神?呵呵,这叫科学精神。

  生11:我觉得还有一个相同点他们都是非常注重生活中细节的人。就比如说洗澡水的漩涡吧,平常人都不会仔细去研究它,而……却敏锐地去观察了它……

  师:真好。

  师:非常好,就是说这些现象如果让你看到了,你会不会成为谢皮罗教授?

  生:(一起摇头)不会。

  师:会不会成为波义耳?

  生:(继续摇头)不会。

  师:会不会成为那个医生?

  生:(还是摇头)不会。

  师:你还是你,对不对呀。为什么?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生:我觉得他们的相同点是注重生活中每个细节。

  师:注重细节。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指着自己的脑袋说)和你不一样的

  生:和我们不一样的一个精神。

  师:(笑着摇头)不是精神。(继续请刚才发言的同学回答。)

  生:就是说他们都有准备了,我觉得。

  师:对呀,也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他有一个?

  生:有一个科学思想,有一个头脑。

  师:有一个脑袋,是不是?你有一个脑袋,他有一个脑袋,他的脑袋和你不一样。你知道不一样在哪里?刚才你说是(还是请刚才那个发言的同学说)

  生:他们事先对这个东西有准备。

  师:(小结)这叫有准备的头脑。(换个同学)你还想补充。

  生:我个人认为他们还有一种精神,就是说,他们很会利用他们发现的东西,没有说发现就发现了,就不管它了。

  师:那就是,怎么利用呢?(换个同学问)如果你看到苹果砸下来,你会不会利用呢?

  生:不会。

  师:砸在你的脑袋上,它还是一个苹果。砸在有准备的脑袋上,那才成为万有引力。明白吧?所以他讲得非常重要。那就是他们都有一颗有准备的头脑。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们是不仅只有一个疑问,而是有很多个疑问。他们是多疑的。

  师:(大笑)多疑这个词有歧义。

  生:就是从紫罗兰这边可以看出来,波义耳一共提出了4个疑问,有4个问号,而奥地利的医生呢,提出了两个问号,哦,问题,这样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不仅他们有不一样的精神,还有他们多疑。

  师:(朗声大笑)多疑是种病啊,但是在科学上的多疑是种精神。那是怀疑,那是质疑,那是追根求源,刨根问底,锲而不舍的一种精神。但最好不用多疑。

  生:我觉得他们还具有一种求知的精神。因为如果像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就会把它放在一边,但是他们三个人,都是很注重问题的,就一定要把它解决掉。

  师:好,同学们都发现了,这些就是相同点。都关于他们有很多的问题,最后他们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学生接真理)真理,科学的结论,对吧。这个同学写的时候也要注意啊,老师在黑板上画三条线呢,就是告诉你第一第二第三这样写(用手势比划从上到下的顺序),不要老是横着写。有的时候呢,要竖着写,打破思维的惯性。好,我们来读一读三个词。

  生:(齐读)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结论。

  师:我们发现,这三件事,每件事情都写了这三个部分,如果我们把它做为一件事,那发现问题是事情的(学生说是起因)反复研究呢?(学生说经过)得出结论?(学生答结果)

  (教师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

  如果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解释的文章,比如它的题目叫洗澡水的漩涡,起因,经过,结果,你认为哪个部分应该写得最具体?

  生:我认为是经过。因为我觉得经过才是最具有思考意义的。

  师:最重要的,最具有思考意义的,是不是这样的呀?老师经常说,你的经过写得不具体,要你写具体些,生动些,对吧?好,那我们看,他在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引用的事例当中,起因,经过和结果,哪个部分最简单?赶快看一看,每一件事情当中,起因经过结果,哪个最简单。

  生:我觉得好像是它经过写得最短,而起因写得比较长。

  师:不但是起因,就连结果也写得比较长。不叫长,就什么?

  生:叫具体。

  师:我们来具体看看,谢皮罗教授反复研究,写了哪句话?

  生: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研究。

  师:一句话吧?波义耳?

  生:这奇怪的现象和一连串的疑问,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