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
为何借?
生:老师,我认为不是诸葛亮要借箭,而是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
师:噢?你说是周瑜要陷害诸葛亮?有根据吗?大家议一议。
(小组讨论一分钟。)
生:有。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可是给诸葛亮的造箭期限长达10天,这与军情紧急自相矛盾。由此可见,让诸葛亮造箭并不是周瑜的真实目的。
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师:这番话的确使周瑜的害人之心暴露无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应该读出阴险的语气。
生:周瑜自以为诸葛亮在劫难逃,因此要读出得意的语气。
师:(抽读、范读、齐读)我明白了。周瑜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支箭,不是他的目的,而是──
生:而是陷害诸葛亮的借口。
生: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
生: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师:(板书“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曾质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啊!“妒忌”是什意思?
生:老师,我查过词典,妒忌的意思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师:这是背词典里的解释。能说说在句子中的意思吗?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本事比周瑜大,周瑜心里怨恨他。
师:造箭是假,害人是真。可是,聪明能干的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自投罗网?
生:周瑜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没有退路了。
师:明明是火坑啊,诸葛亮就敢往里边跳?
生:因为诸葛亮已经胸有成竹了。
师:新鲜!你怎么知道呢?
生:如果诸葛亮没有把握,决不会主动把10天降为3天。
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就明确地告诉周瑜“第三天,就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见他已经想到了利用草船借箭的办法。
师:有道理。假如你是诸葛亮,读读他对周瑜的承诺。
生:(胸有成竹地读)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就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师:读得很自信。假如你是诸葛亮,在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前可能会怎么想?
生:周瑜啊,周瑜,你怎么这么糊涂?大敌当前,你怎么不想办法对付敌人,倒把矛头对准了我?
生:10万支箭,要我10天造好?你这不是小瞧我诸葛亮吗?昨夜我夜观天象,三天后必有大雾。既然你非跟我过不去,一不做,二不休,我就干脆让你输得心服口服。
师:好个诸葛亮!掌声送给她!周瑜步步紧逼,诸葛亮将计就计。结果怎么样呢?
生:诸葛亮满载而归。
师:而周瑜──
生: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大屏幕显示此句文字课件并板书“神机妙算”。)
师:周瑜为什么长叹?
生: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而长叹。
生:因为自己再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而长叹。
师:“长叹”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生:感叹。
师:还不能表达周瑜的心情。
生:哀叹。
师:行。你认为周瑜会以怎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
(抽3人读。)
师: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确令人信服。在这个故事中,他又算到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反复研究,比比看,谁的答案更丰富。
(生一边读,一边分析研究。)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这样吧,我们先分组交流交流,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