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多元解读,拨动学生的情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及反思

多元解读,拨动学生的情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及反思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17818 次 | 栏目: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多元解读,拨动学生的情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及反思,

  生2:我们准备帮助战争中无家可归的儿童?

  师:你们怎么帮?

  生:先跟中国大使馆联系,然后发动大家一起帮助他们。

  师:你们真有组织能力,还想到要发动大家。真不错!

  生3:我们准备给雷利和他的家人写信,安慰他们。

  师:你们真有爱心。如果这样,我给你们发爱心卡。

  生4:我们组准备办一个“和平”网站。

  生5:我们组制作“和平”宣传画报。

  师:同学们,你们的设想都不错,是啊!珍爱生命,维护和平要靠我们大家努力。下面你们动手实施。还是小组合作完成。准备办网站的小组和援助的小组,可以先设计方案。


【教后反思】

  生命,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缺少经历,缺乏感悟,认识较肤浅。没有深刻的体验,生命的失去,难以打动他们的内心,也就难以理解战争的罪恶,雷利内心的悲痛,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因此。作为文本引领者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

  本课是一篇情感很浓的文本,针对本课的特点,决定引导学生运用“情感体验”的方式学习本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呢?读,是语文学习永远的金钥匙。它是感知的前提,理解的途径,感悟的法宝。因此,本课以读为主线,又不只是读的多元解读在本课中的实践。

一、读想交融

  文本主要由语言文字构成,然而阅读教学中,文本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就是走进丰富的世界,有时是一场精彩的影片,人物的音容笑貌鲜明的浮现在你面前;有时是一次愉快的旅行,沿途秀丽的风光任你尽情欣赏;有时恰似经历着一场情感风波,与文中的人物一同悲喜忧乐。这样说来文字也是有灵魂,善于读书的人,也是善于读懂文字深处的灵魂。在指导学生朗读句子:“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幻化成鲜明的画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想象中的画面再读,此时读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了,这读是有形可感的。


二、读感交融

  读书仅读出文本的形还不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只有体会文中的感情,才能真正的读懂课文。此时我抓住“如约”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到我们和爸爸有个怎样的约定?并补白在离别的日子我们怎样思念爸爸。在此基础上再一次引导学生读这些句子时学生的感情无不深深触动,许多同学边读边流泪。这时学生已经开始体会到了雷利的悲痛了。为了让学生更深的体会雷利爸爸的生命一去不复返,流给雷利一家无尽的的思念和悲痛之情。在结合课文中的“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再次让学生设想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雷利一家是怎样思念爸爸而伤心难过。再读那句话,学生已经和文中的雷利同悲同泣了。


三、读悟交融

  读是为了有所感悟。本课除了能体会雷利的悲痛之情,还应该从中感悟:是罪恶的战争造成雷利的不幸,人类的不幸。我们应和雷利一样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于是在体会雷利的悲痛之后,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平台:看到雷利的悲痛,你想说点什么?你准备为和平做点什么?

  反思本课的教与学,在引导学生将读与想象,读与体验,读与感悟紧密结合,又层层披入,体现了读的层次,读的深度,从学生的读书和感悟中反馈来看,还是比较成功。但是我力求让学生借助本课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还有些勉强。毕竟认识生命是较大的话题,了解它不是一日之功,当然,本课学生应该还是有所收获的。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  中国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