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辅导让灵动的“生成”熠熠生辉──《充气雨衣》教学片段

让灵动的“生成”熠熠生辉──《充气雨衣》教学片段

11-01 12:05:13 | 浏览次数: 95418 次 | 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二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让灵动的“生成”熠熠生辉──《充气雨衣》教学片段,
浙江省绍兴市快阁苑小学 周芬琴       在学习《充气雨衣》这篇课文中,我们经过探讨、交流,知道主人公小林经过认真思考,几次的修改后终于做成了能防止雨水淋湿裤脚的新式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课就该到了收尾的时候,于是我让大家说说,在你的心目中,小林是个怎样的人?有的说:“我对小林非常佩服,我认为他做成的充气雨衣也非常棒。”有的说:“小林善于思考,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成了充气雨衣。”有的说:“我们要学习他那种坚持到底的精神,遇到问题能够去克服,终于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说:“他做的充气雨衣一定很棒,我真想穿一下,这样雨下得再大也不会淋到我的裤腿了!”……

  大家都说得很好,我正想总结,小东举起手,好象很着急的样子,我赶紧叫他。他说:“周老师,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充气雨衣好是好,可是我觉得也不是特别好。”他的话还没说完,很多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有点麻烦的。”我看到有好几只小手举起来了。我奇怪地问:“小林的充气雨衣可是改了好几次才完成的呀,怎么还会有麻烦?请你们给老师说说。”小红说:“小林的充气雨衣是用气囊做成的,就是说要在穿的时候用气枪打足气才能把雨衣像裙子一样展开。如果没有气枪怎么办?”小张赶紧举手说:“这个问题有什么难的。只要用嘴巴吹一下就行了。”小明着急地说:“不行,不行,雨衣是脏的,用嘴巴吹多不讲卫生呀!”大家都很赞同。小东说:“周老师还有问题,比如早上下雨我就用气枪打好气,然后雨不下了,我只能把气囊里的气放掉才能折拢,可是到了傍晚又下雨了,我又没带气枪,那怎么办?”对呀,又是一个问题。“充气雨衣在打气的时候,如果气打的太足,就会爆破,那雨衣不就破了。多可惜!”小红补充说。在他们的带动下,大家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好象都很有看法。我觉得他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刚才怎么就没想到呢?既然他们认为充气雨衣有不足的地方,那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赶紧抛出一个问题:“既然小林的充气雨衣也有许多不足,那请你来帮小林改进一下,发明更好的新式雨衣。可以在纸上写写,也可以画画设计图纸。”大家都动手画起来,写起来。

  过了10分钟左右,不少同学都已经有初稿了,我请他们来交流。小芳说:“我想在小林的充气雨衣上加一个小口袋,然后放上一把小型的专用气枪,什么时候需要打气只要拿出来就可以打了,很方便。”我连忙说:“那你需要去发明一个小型的专用气枪,对吗?”“对,我会向小林那样,动手去做一做的。”小芳很认真地说。我趁热打铁地说:“小芳的想法真好,是要向小林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动手的精神,相信你会成功的。”小锋高举双手,好象自己很有话要说,于是我请他说。“我是想把小林做的充气雨衣的气囊换成海绵,海绵不是也鼓鼓的,可以把雨衣的底边撑开。海绵软软的,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多方便啊!”我说:“希望你也向小林那样动手去试一试。”小琴的创意也很不错,她说:“我想把雨衣改成适合我们小朋友的连裤雨衣,这样穿在身上不仅走路方便,而且雨下得再大也不会淋到裤腿。”……

  想不到学生的发言如此精彩,我高兴地说:“大家的想法真的太好了,小林听了一定会很赞成的。希望你们回去后也向小林一样,动手、动脑去发明创造新式的雨衣吧!”


【反思】

  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因此,作为教师,理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权,尊重并珍视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并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就要灵活地调整教学,让课堂的“预设”和即时“生成”和谐统一。苏霍母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将即时的“生成”好好加以利用,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上述教学片段中,面对学生对小林的充气雨衣提出的质疑,我先以倾听者去倾听学生的质疑,然后以引导者的心态调整教学,使教学过程富有了弹性,更富有了人性,让智慧的火花一次次喷发。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场”中,积极投入,主动建构,大胆想象,通过自己的认知,大胆地说出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有许多不足,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改进的办法和自己想发明的新式雨衣。更可贵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虽然对小林的充气雨衣提出异议,但对小林的那种积极动脑、善于创造的精神给予肯定,最后他们都表示要向小林那样,动脑又动手,试着做做看。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即时的“生成”,并给予学生有效的点拨引导,将会使课堂出现意外的精彩。

TAG: 教学  

《让灵动的“生成”熠熠生辉──《充气雨衣》教学片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