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教研数学新课程标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创新

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创新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14518 次 | 栏目:数学新课程标准
标签:数学新课程标准,http://www.manfen6.com 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创新,
1、什么是学习方式?你在教学中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地得到培养。《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主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发展学生,同时也是在发展自己。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教学的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教学应从学生出发,不应该从课本出发。教师要关注学生大智慧的发展。大智慧就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学习方式应该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我认为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还应依据多元智能的理论,在实践中为学生创造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前,我们总是力求整齐划一,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为同样的学生,现在则特别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我们在评估调研时经常发现:一份调查作业,可以有多种形式的记录方法;一个动手做的作品,可以有多种拼摆方式;一个问题,学生们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
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要尽量避免简单的将那些抽象的符号、概念和法则直接“灌输”给他们。以听讲、记忆、模仿为主要标志的接受式学习,容易导致学习者的被动、学习过程的割裂、学习情绪的消极,学习结果容易单纯指向练习、做题和考试。以前我们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熟练解题方法,而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统一的模式。“凑十法”是一种比较优秀的方法。但是,如果过分地强调了它的优秀,就会使学生不去思考其他的算法了。记忆与模仿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影响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行为个性发展。
2、什么是教学情境?常用的创建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哪些?
答;(1)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2)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
(A)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演示、操作、实验等方法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主动学习。
[page]-->
(B)生动讲述,创设想像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把知识寓于形象化叙述、提问之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讲述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形式,要求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
(C)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D)营造氛围,创设合作交流情境。合作交流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增大学生的信息量,在讨论交流中借鉴他人观点反思自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教学气氛,启发、诱导学生产生交流的愿望。
(E)联系生活,创设实际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的实际情境,这些源于学生生活的实际教学情境,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纳的。这样不但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教学情境拓宽了教育空间,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相统一;使学生在感悟体验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用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培养现代的人。
3、试述合作学习的组织程序。
答:合作学习的组织程序。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诱导产生合作动机—明确学习任务—个人责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①诱导产生合作动机。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想要合作的动机,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②明确学习任务。产生合作欲望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③承担个人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并且通过独立思考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同时,要承自己在合作学习小组内的角色任务。教师通过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角色状况和学习水平。
④合作探究。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角色任务,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⑤交流学习。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⑥反馈结果。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page]-->
4、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策略有哪些?
答: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1)知识点切入策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等腰和等边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画高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利用中控系统的传送功能,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图的信息,再借助计算机隐退实物图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然后再动态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等知识信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犅犅犛功能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再通过网络演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入自主化个性学习,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三角形可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师再画龙点睛,把显示在屏幕上的三角形重新排列,并用相应的关系图表示出来。然后利用课件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激励策略。一节课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有一列火车长200米,若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一段1400米长的隧洞,要用多少分钟?教学时,教师先用媒体设计信息在屏幕上出现铁路、山、隧洞背景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出示应用题,屏幕上有一列火车正开过来,在车头接近洞前时及车尾刚刚出洞时,(让学生观察火车和隧洞,并闪烁其线段图)分析火车通过隧洞的距离和隧洞长度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火车运行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使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信息动态地显现于屏幕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够理解,并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 [2]  下一页

TAG: 教学  创新  

《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创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