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数学新课程标准,http://www.manfen6.com
论新课标为指导的师范生角色转换,
曾经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抱着一人形木模,将一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人们曾经将这种模子里塑人的教育方式称为传统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教育引起了社会、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老师的强烈不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新课程标准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对21世纪人材观做了更科学和人文的阐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一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二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一、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凭着单一的教学模式施教,师范生的培养也遵守着这种模式,缺泛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盛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加时补课;大多采用全盘讲授式的灌注教学方法,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轻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轻视了他们情商的发展。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少自主控制,被动的接受学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过程要老师给。追求分数,缺乏个性意识,不能自觉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缺少参与意识,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缺乏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意识。造成了学生倦学、厌学、苦于学习、深入浅出的学习态度。
二、新课标的理念特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科渗透,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深化评价体系[3]。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课堂教学这部大戏中,教师由原来的“主角”变为“配角”,也就是说教师由教学生到帮助学生学,学生由原来的“配角”变为“主角”,也就是说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的学习。教师由“知识权威”转变为“指导者”,“协调者”。
三、新课标下师范生的角色转换
在师范生的职前教育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应该怎样来做一个未来合格的教师是我们值得也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在教师职能的转变下,师范生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相应的转换:
1、学习更新教育观
树立现代教育观,提高现代教育思想,构建师范生现代教育理论,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主要包括:
(1)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对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师范生要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对以后要如何施教也很重要。学生观最主要的是究竟把学生看成是人还是物?非常肯定的是学生是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和老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研究的主人,并鼓励学生独立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意志、行为规范。
(2)教师观
师范生的教师思想观念要不断更新,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然后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师范生应该通过自学等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文化课的开设和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师范生要了解专业史;了解专业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专业科目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师范生不仅要精通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扩大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对跨学科的东西有一定了解。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所要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师范生不断学习实践教育学和心理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驾驭课堂。
(3)人才观
学生人人都可以成才。因为就生理上来说,一般人的脑重,身体各种器官都相差不是很多;在心理上,一般人都有上进心,都渴望自己是个很有用的人等这些心理因素。从社会需要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师范生必须学习如何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个学生如何具有一技之长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有用之材。
2、学习如何让教师从教到帮助学生学
(1)由“主角”变为学生学习的“配角”
在当前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师生关系是“主演”与“配角”的关系,“配角”要服务于“主角”的需要,“主角”要怎么演“配角”就要跟着怎么演。我们要从过去的“老先生”“灌输者”向“领路人”“疏渠人”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做“主角”,教师应该做“配角”,“配角”服务于“主角”。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确定学习目标,寻找最佳目标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收集运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学生智力水平。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自主探究,强调要亲身体验和感悟。作为“配角”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地渲染、烘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情境,让学生以最高的地位“主演”来进行学习,构建个性知识结构。
(2)实现由知识的播种者到垦荒者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就像农夫对待自已的庄稼一样百般爱护,希望学生成为最理想“果实”,这样做往往毁灭了学生的创造力,抹杀了他们的潜能,更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垦荒者,给学生留有大量地“荒地”,让他们根据自已的“土壤”特点,因地成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已内在的发展潜力,教师“垦荒”就是要帮助学生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让他们能适得其所,实现自我发展。
(3)做学生的知心伙伴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成为他们的“同桌”。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他们平等合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用一种热情地、大方地姿势,毫不保留地提供各种方案,同他们一起交流,在交流中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熔入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参加整个过程。引导他们应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出力解决问题。教师不再牵着学生走,而是作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伙伴。
3、学习如何创设新课标条件下的课堂教学
(1)创设宽松、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理解、尊重、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个有激发性的探究活动。都能创设出一个让学生学知识学技能的良好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充满愉悦情感的课堂上,才能让学生的神经得以松弛,个性得以张扬,学生的思维才会得以开放,才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产生。
(2)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①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是很关键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采取引导方式,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在这个时机上,引导学生尝试着自己用资料查询、实验探究等方法,是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极好途径。
②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探究学习知识,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同时,在一些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参与探究活动。
③教会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向同伴学习,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它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理解问题弥补个体的有限性而采用小组讨论或班集辨论的形式,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在学习中师范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意识。以适应现代社会合作发展的需要。
(3)创设兴趣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机系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激发和推动作用,兴趣可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的活动,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满意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学生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识,欲求明白的强烈情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有利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老师最愿意听到的就是“我要学”。
(4)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性差异,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万不可千人一面,千人同法来教学。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有些学生可能会对实践或一些方面知识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但对基础知识不一定掌握很好。实习期间就有这样的感觉;有的同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很差,但对实验的操作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差,但运算能力很强;而有的则概括能力很强。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取长补短,爱护兴趣等方法,来弥补知识能力的不足。引导他们进一步动手动脑学好知识。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出主意,想办法。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1] [2] 下一页
TAG:
角色 师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