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例:硫酸、硝酸、碳酸等酸中含有氧元素,归纳出“所有的酸都含有氧元素”。反例:盐酸是酸,但不含氧元素
设计意图 :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引起学生对归纳推理的结论可靠性进行思考。其结论具有猜测性、或然性,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依据。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为研究问题提供一个方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归纳推理需要检验过程,从而自我修正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问题10: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两大方面对归纳推理的应用进行举例。
师生活动:分组竞赛,挑1、2个小组的题目出来让其他小组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降低了概念学习的难度,加深对归纳推理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多的围绕重点展开探索和研究。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里获得充分的体现。
七、课堂小结:
1、你在知识方面学会了什么?
2、你注意到过程与方法了吗?
3、你在思维和情感方面有何收益?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总结,相互补充,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这是一个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高层次的自我认识过程。
八、作业
1、(必做题)课本P30 第1题
2、(选做题):猜想10条直线的交点最多有多少个?(画图分析)
答案:45个
3、课后学习:上网查找了解有关“四色猜想”、“ 哥尼斯堡七桥猜想”、“叙拉古猜想”、“费马猜想”等资料
设计意图:设计必做题是知识的初步应用和基础知识的巩固选做题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升高度,链接高考。思考题是开放性题目,拓展学生思维,用资料进行数学学习,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是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一个重要平台。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提高与拓展。
九、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以问题为载体,设计情景,生活、数学实力生动地学习了归纳推理的知识,体现了学生主动,教师指导的地位。本节课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例题、习题,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分组讨论为探究的基本形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结论,同时利用著名猜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实例,使学生了解归纳推理的涵义,感受归纳推理能猜测和发现一些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解决一些问题的思路和方向的作用,并能运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十、板书设计
归纳推理
一、推理
二、归纳推理的含义
三、归纳推理的应用
四、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五、小结
例 1
例2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