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单元双测·第二单元A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单元双测·第二单元A卷

09-12 04:29:47 | 浏览次数: 110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试卷
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manfen6.com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单元双测·第二单元A卷,

中国语文资源网

★本资源为本站原创资源,下载阅读要求支付3个点数。您可以通过上传原创资源或购买点数获得浏览本资源的权限。

本站永久www.manfen6.com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2分)

他shi( )去了眼角上的白色排泄物,向前挪( )了几步,从地里捏起

来一小块垃圾,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垃圾捻( )碎,细细的看了看,拿近鼻尖闻

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品滋味,然后他把头垂下去轻轻的点几点,n6n( )

nan的说道:……

2.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与所给出的解释一致的是( )。(2分)

A.渡口:无人问津 津津有味 B.机会:随机应变 日理万机

C.名声:名不副实 莫名其妙 D.首先:首当其冲 首屈一指

3.人物对话中的省略号的恰当运用,有助于人物形象地刻画。指出下列句中省略号的用法。(4分)

(1)“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2)“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3)“跌断,跌,跌……”

(4)“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4.“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的身上。”这是一位同学作文中对落叶的描写,平淡无味。如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能将这句修改得更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你能这样修改吗?(4分)

5.“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差半车麦秸”不就是这样的“哨兵”吗?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应该牢记这段艰苦卓绝、用鲜血写就的历史。你还记得这样的英烈吗?请写出一位留在你记忆深处的一位英烈的姓名和他的事迹。(4分)

姓名: 事迹:

6.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只填序号)(4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雨丝, ;让那多情的雨丝, ;让那无声的雨丝, ;让那安闲的雨丝,

备选项:①抹去你思维的俗 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③洗去你心灵的尘 ④拨动你心底的弦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7—13题。(19分)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7.在括号里填上落下的标点,并说说文中破折号的用法。(3分)

8.用同义词解释下面词语。(2分)

大抵:

阔绰:

9.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一句是插说部分,似是闲笔。对此你怎样看?(2分)

10.一词一形象,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注重词语的锤炼。鲁迅先生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文末画线句子就是一个范例。请找出这个词来,并加以品评。(3分)

11.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谈谈你对选文的理解。(2分)

12.请用列图表的方法,比较咸亨酒店的两类顾客。(3分)

13.你想过过编剧的瘾吗?结合所了解的戏剧知识,试着将选文改编成一个小剧本。 (4分)

(二)阅读文段,完成14—18题。(15分)

跟着,片刻间,一切寂静。

跟着寂静而来的是同志们的欢乐的漫骂,迅速的,简短的,几乎不为同志们所注意的从分队长嘴里发出来的命令。在这些纷乱的声音中,有一道低哑而悲凉的歌声:“有寡人出京来……”

我们跳出了小坟园,向铁道跑去。就在这时候,敌人的机关枪比先前更凶猛的响了起来。“差半车麦秸”在我们的面前正跑着,叫了一声“不好!”便倒了下去。但我们并不去管他,只顾拼命的前进。我们还没有达到铁道线,敌人的马蹄声已经分明的从左右临近了。我们开始退却……

我跑过“差半车麦秸”的身边,看见他拼命的向着马蹄声响处射击。我说:“挂彩了么?能跑不能跑? ”“腿上呐。”他说:“我留下换他们几个吧……”我不管他的反抗挣扎,把他背起来就跑,有时跌了一跤,有时滚下陶里,……枪声,马蹄声,背上的负担,仿佛对于我全不相干,我只知道拼命的跑,而且是非跑不可……

回到队里,才发现“差半车麦秸”的背上中途又中了一弹,他已经昏迷不醒啦。我们把他救醒过来,知道枪弹并没有打进致命的地方,便决定把他送往后方医院去医治。当把他抬上担架床的时候,他的热度高的怕人,嘴里不住的说着胡话:“嗒塔!咧咧!黄牛呀!……嗒嗒!……”

14.第四段中有一处标点错误,找出来并改正。.文中的引号除了表示引用外,还有什么用法?举例说明。(3分)

15.第二段写到了几种声音?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16.选文应是故事的什么阶段?概括所写的主要事情。

17.结合下列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有寡人出京来……”

“我留下换他们几个吧……”

“嗒塔!咧咧!黄牛呀!……嗒嗒!……”

18.你喜欢“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

(三)阅读文段,完成19—24题。(16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9.选文利一处与原文不符,找出来并比较两者的区别。(2分)

20.“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是文中脱落的一句,请还原其位置,并说说这句有何作用。(3分)

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吗?简述理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掏 抠 排 拿)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爬 撑 挪 移)

22.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段内容。(2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3.举例说明文段对孔乙己作了哪些描写。(3分)

24.孔乙己生活的社会和谐吗?你认为和谐社会应是怎样的?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3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欣赏 (自己、对手、大自然……)

要求:将题目补写完整后作文;文体不限,可以记叙亲身经历,也可以谈对生活的感受;不少于600字。

第二单元A卷

一、1.拭nuó niǎn喃2.D 3.(1)表示思维的跳跃。 (2)表示思索正在。进行。 (3)表示心情的矛盾。 (4)表示因被抢白而话未说完。 4.略 5.略6.③①④②

二、(一)7.(:) 表示插入的部分。8.大概 阔气9.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10·踱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长衫主顾悠闲散漫的神态 11.这是小说的环境描写,既为下文孔乙己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空间,又揭示了孔乙己所生活的社会背景。 12.提示:可从喝酒的地点、方式、下酒菜、目的等方面比较。 13.提示:可参考第五单元课文。 (二)14 他说:(,)表亲特定称谓15.同志们欢乐的漫骂声、分队长的命令声、“差半车麦秸”的歌声,真实地再现了战斗结束后的情形 16.高潮、结局 在破坏敌人的铁道时,为掩护伙伴们的撤退,“差半车麦秸’’英勇负伤、昏迷不醒17.提示:个性化的语言。 18·略(三) 19.秋风一天凉比一天 原文强调了‘‘凉” 20.还原在第一个“温一碗酒”后。作用:声音低,说明孔乙己已是身体虚弱。很耳熟,说明孔乙己经常到酒店喝酒21.不能22·(1)中秋过后的一天 (2)咸亨酒店 (3)孔乙己 掌柜 众酒客 (4)孔乙己腿被打断后,仍然来到酒店喝酒,在众人的嘲笑声中离去 23.提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24·略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