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24 满井游记 习题集【原创】

24 满井游记 习题集【原创】

12-11 01:55:37 | 浏览次数: 565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试卷
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manfen6.com 24 满井游记 习题集【原创】,

www.manfen6.com——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 30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9分)

(1)高柳夹堤 ( ) (2)髻鬟之始掠 ( )( )

(3)倩女之靧面( ) (4)麦田浅鬣寸许( )

(5)罍而歌者 ( ) (6)红装而蹇者 ( )

(7)若脱笼之鹄( ) (8)鲜妍明媚 ( )

2、解释加点的词。(6分)

(1)余寒犹厉( ) (2)廿二日天稍和 ( )

(3)土膏微润( ) (4)风力虽尚劲 ( )

(5)娟然如拭( ) (6)城居者未之知也( )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大意。(5分)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5分)

(3)本文表达作者的情感与《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相比为什么会不同?(5分)

4、重点问题探究。(10分)

(1)作者在第一段写北京气候的寒冷时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来写的?(5分)

(2)“妙用衬托,起伏多姿”是本文写景的一大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5分)

5、把你积累的有关作者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情况写在下面。(10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燕( ) (2)朝( )

( ) ( )

(3)盛( ) (4)曝( )

( ) ( )

2、解释加点的词。(6分)

(1)冻风时作 ( ) (2)廿二日天稍和( )

(3)作则飞沙走砾( ) (4)汗出浃背 ( )

(5)曝沙之鸟 ( ) (6)呷浪之鳞 ( )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所通的字及意思。(4分)

(1)不以游堕事。

(2)恶能无纪。

4、翻译下面句子,并分析一下“之”字的用法。(6分)

(1)局促一室之内。

(2)若脱笼之鹄。

(3)如倩女之靧面。

5、本文作者写景善用比喻,而且贴切新奇。根据提示找出相关的比喻句,然后再作简要分析。(12分)

(1)写水

(2)写山

(3)写麦田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4分)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③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⑤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⑥游人虽未盛,泉</PGN0171.TXT/PGN>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⑦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⑧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本语段选自《满井游记》,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袁宏道, 的创始人。(2分)

7、用“||”给语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意思。(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词类活用,请分析说明。(3分)

(1)泉而茗者

(2)罍而歌者

(3)红装而蹇者

9、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3分)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2)游人虽未盛,泉</PGN0171.TXT/PGN>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 )

(3)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 )

10、这段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廿( ) (2)砾( )

甘( ) 烁( )

(3)偕( ) (4)掠( )

谐( ) 晾( )

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于时冰皮始解 ( ) (2)波色乍明 ( )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 (4)潇然于山石( )

3、“而”字译成现代汉语时有如下译法:

①译成“可是”、“但是”、“却”。 ②译成“而且”。

③用本字和省译。 ④用逗号代替。 ⑤译成别的字。

试判断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4分)

A、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B、泉而茗者 ( )

C、人不知而不愠 (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4、指出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它的意思。(2分)

(1)鳞浪层层

(2)娟然如拭

5、先判断文言句式的类型,然后翻译句子。(8分)

(1)山峦为晴雪所洗。

(2)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城居者未之知也。

(4)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6、指出下面比喻句子的本体和喻体,并分析一下这个比喻句的妙处。(4分)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课外拓展阅读。(20分)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7、给加点字注音。(3分)

(1)徂徕如画( ) (2)戊申晦( ) (3)而皆若偻( )

8、解释加点的词。(6分)

(1)磴几不可登 ( ) (2)苍山负雪( )

(3)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 ) (4)稍见云中( )

(5)须臾成五采 ( ) (6)日上 ( )

9、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3分)

(1)及: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 ②及既上 ( )

(2)云:①世皆谓之天门云 ( ) ②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3)或:①或曰,此东海也 ( ) ②或得日或否 ( )

10、下列词语中“驳”与文中“绛皓驳色”的“驳”意思相同的是(2分)( )

A、驳运 B、斑驳 C、批驳

11、填入省略的词,并在括号内说明其成分。(2分)

A、今____________所经中岭及山巅 ( )

B、及既上,____________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12、第二自然段可以分四个小层次,请各用三个字概括每层的意思。(4分)

A 基础储备卷

1、(1)dī(2)jì;huán(3)huì(4)liè(5)léi(6)jiǎn(7)hú(8)yán 2、(1)仍很猛烈(2)二十二日(3)肥沃的土地(4)还很猛(5)美好的样子(6)住在城里的人

3、(1)第一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风沙天气。第二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游满井的喜悦心情。第三段:表述了自己乐于有此闲情出游。(2)全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从城居不见春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逐层写出了郊外早春的诱人景色,最后归结到“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的感受。(3))因为《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作者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乐于闲于山水中,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 4、(1)第一段写北京气候的寒冷时,“余寒犹厉”的“犹”字强调了严寒的余威之烈。“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句中的“作”、“飞”、“走”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寒风刺耳、沙石漫天的肃杀景象。两句中的“寒”、“冻”也集中地表现了自己欲出不能的懊丧、郁闷的心情。(2)如:第一段极力描写北京气候寒冷,是用来衬托第二段满井风光的;用城内的“寒”衬托满井郊野的“暖”;用城内的“冻风”“飞沙走砾”衬托满井的水色山光、飞鸟游鱼;用囚于一室“欲出不得”的烦闷衬托游于满井山水中那种“若脱笼之鹄”的“悠然自得”的欢愉。 5、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公安派文学纲领:①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他强调文学要随时代而变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②文随时变的目标是存真去伪,抒写性灵。“性灵说”,是公安派文论的核心。③所谓“性灵”,能导致文章的

[1] [2] 下一页


《24 满井游记 习题集【原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