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22 记承天寺夜游 习题集【原创】

22 记承天寺夜游 习题集【原创】

12-11 01:55:37 | 浏览次数: 455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试卷
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manfen6.com 22 记承天寺夜游 习题集【原创】,

www.manfen6.com——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 30分钟 分值 5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1)遂至承天寺 (     )      (2)怀民亦未寝(    )

(3)水中藻荇交横(     )(     )

2、解释加点的词语。(8分)

(1)解衣欲睡  (     )    (2)月色入户   (     )

(3)念无与为乐者(     )    (4)遂至承天寺  (     )

(5)相与步于中庭(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    (8)如吾两人者耳 (     )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

(1)给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意思。(5分)

(2)写出本文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具体内容。(5分)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4、重点问题探究。(15分)

(1)你是如何理解“欣然起行”这句话的?(5分)

(2)请分析一下“念无与乐者”句中“念”字的表达作用。(5分)

(3)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作简要的分析。(5分)

5、把你了解的有关作者苏轼的情况写在下面。(8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解(    )          (2)与(    )         

    (    )              (    )         

(3)横(    )          (4)柏(    )         

    (    )              (    )         

2、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1)解衣欲睡  (    )     (2)欣然起行 (      )

(3)念无与为乐者(    )     (4)怀民亦未寝(      )

(5)相与步于中庭(    )     (6)但少闲人 (      )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问题探究。(16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句中“遂至”“寻”表达了怎样的意境?(4分)

(2)“亦未寝”表明了什么?(4分)

(3)“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了月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4分)

(4)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4分)

课内语段阅读。(16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本文选自        ,作者号         ,与其父    、弟   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另外“唐宋八大家”属于唐朝的两位是      

       (3分)

6、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怀民亦未寝 (     )    (2)相与步于中庭(     )

(3)水中藻荇交横(     )    (4)但少闲人  (     )

7、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9、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分)

10、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2分)

11、你还知道或学过本文作者所写的文章吗?任选一篇说说你的理解。(3分)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遂(    )         (2)慨(    )         

   逐(    )            概(    )         

(3)憾(    )         (4)贬(    )         

   撼(    )            砭(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4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古义                今义                

(2)古义                今义                

3、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课外拓展阅读。(34分)

(一)苏轼抗洪(19分)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注】①徙知徐州:指苏轼到徐州任太守不。②涂潦:泥泞大水。③畚锸:箕畚铁锹。

4、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吾在是  (    )    (2)轼诣武卫营(    )

(3)太守犹不避(    )    (4)尾属于城(    )

(5)卒全其城 (    )    (    )

5、比较下面句子中的“于”,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

①泛于梁山泊  ②溢于南清河  ③汇于城下  ④尾属于城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6、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吾谁与守?

(2)太守犹不避涂潦。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7、苏轼治水“过家不入”,你知道历史上还有谁也有这种精神吗?后来根据他的故事形成了一句成语是              ,赞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2分)

8、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大意。(3分)

(二)西湖游记(15分)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9、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1)保俶塔 (    )    (2)即棹小舟入湖( )

(3)花光如颊( ) (4)目酣神醉 ( )

10、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从武林门而西( ) (2)突兀层崖中( )

(3)即棹小舟入湖( ) (4)才一举头 ( )

11、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向往已久,急欲一览的迫切心情?(2分)

12、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主要用了哪种修辞?(2分)

13、自古以来写西湖的文章很多,任选一篇你所知道的,并稍作分析。(3分)

A 基础储备卷

1、(1)suì(2)qǐn(3)zǎo;xìng 2、(1)脱(2)窗(3)想,考虑(4)于是(5)和……一起,共同(6)空旷澄澈(7)其实,原来(8)像 3、(1)第一部分(开头到“寻张怀民”),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第二部分(“怀民……竹柏影也”),描绘了庭中月光的澄澈。第三部分(从“何夜无月”到结尾),惋惜无人赏月。(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作者“我”、张怀民;事件:院中赏月,发出感慨。(3)这篇短文通过生动形象地写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4、(1)“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的情景。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都已概括在“欣然起行”这四个字中了.(2)“念无与乐者”这个“念”字,由“欣然起行”的“行”字转化而来,写出了作者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作者在寂寞中求伴侣,见明月而思同心,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句:“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也隐含志同道合的人太少之感慨。(3)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简析: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同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苏轼死后谥号“文忠”。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的诗、词、散文、书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拓了豪放派的一代新风,有《东坡全集》传世。

B 综合提升卷

1、(1)jiě,解放;jiè解差(2)yǔ,与其;yù,参与(3)héng横线;hèng,蛮横(4)bǎi,柏树;bó柏林 2、(1)准备(2)兴致勃勃的样子(3)没有和……一起(4)睡觉(5)散步(6)只是 3、(1)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

[1] [2] 下一页


《22 记承天寺夜游 习题集【原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