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之外的邓拓
11-01 11:56:30 | 浏览次数: 634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知识
标签:初三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书生之外的邓拓,
假设邓拓不这样写,也写“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这样的诗,那么以他刚受过批评不久的特殊身份,他将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政治命运,难以预测。至少可以肯定,将不会再有写作《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机会了。从邓拓的一生看,像《江南吟草》这样的明显和现实背离的作品,确实不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我们今天很难揣度。一个政治家,或一个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很难完全不受政治气氛的左右。以书生而从政,尤其把政治身份看得高于其他的时候,内心的矛盾冲突或许更多、更激烈。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代价。从这个角度说,邓拓写出《江南吟草》这样的诗作,也许有他的难言处。(实际上,自从受到批评后到1961年之前,他写的东西很少)他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改变使他唱虚假赞歌的环境,而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甚至在政治上更上一层楼,他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呢?
当然,在邓拓的骨子里,“书生”的潜意识并没有完全消失。通观《江南吟草》,凡写景记事,也就是与现实有联系的时候,都是美景佳世,昂扬乐观。但其中有不多的几篇,是咏历史人物的,情绪就有所不同。其中最鲜明地表达内心情感、也最为后人称道的,是《过东林书院》:“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地间。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对东林先贤的敬佩之情,跃然纸上。从江南回来不久,政治环境略为宽松,邓拓就开始了新的活跃:“政治身份”渐隐,“书生本色”渐显,他也开始“议论”。同样,他也为此付出了“血斑斑”的代价。
上一页 [1] [2]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