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练习《囚绿记》疑难解析

《囚绿记》疑难解析

11-01 11:08:11 | 浏览次数: 490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高一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囚绿记》疑难解析,

  1、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如:

   ⑴ 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⑵ 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⑶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三种理解既有同,又有异。我们认为,如下的归纳比较妥当: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第一种理解固然不错,但作为一篇散文的主题似乎不宜包容太多。常春藤到底是象征自己呢,还是象征整个中华民族呢?文章是表达自己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呢,还是“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呢?也应该突出其中的一个为好。兼而有之,则显得分散。第二种理解似乎没有分出文章的内蕴的轻重,尤其是没有从特定的写作背景去理解文章──而这一点作者又是特意加以强调的。说“我”“囚绿”是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是可以的,说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也是如此,则显得轻浮。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本文结构特点:

    结构精巧,变化多端,是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按照“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来构思全文,形成了课文特有的节奏。“赏绿”部分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为“囚绿”作铺垫。接着用详细的语言来写“囚绿”的执著,致力于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恼之切。“放绿”部分是文章主旨所在,由前面的两部分的恣情描写,步步放纵,到这一部分文意逆转,猛然收住,就像逆水行舟,先有意识地竭尽全力,将船推至感情激流的高峰,而后突然停桨,不仅造成了文势的变化多姿,在主题的揭示上更是发人深省。“思绿”部分虽短,却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广阔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回味。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