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练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11-01 11:47:52 | 浏览次数: 832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高一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基础知识 高考知识点及学习内容 理解、记忆方法   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标题是编译者加的。马克思(1818~1883)3月14日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这是恩格斯(1820~1883)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2、积累词语:

    纷繁、芜杂、领域、肤浅、豁然开朗
意识、诽谤、诅咒、嫉恨   识记:

  1、悼词的特点(演说词中的一中)。

  2、词语的音形义。   理解: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理解 高考知识点及学习内容 理解、记忆方法   1、理解文章思路:本文从内容上看,是一篇议论文,重在说理。第一段记叙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第二段进行议论,是全文的纲。议论的要点是提出全文的论点──两个“对于”的介词结构,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第三~六段,承接前文第二个“对于”,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说明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家。第九段是全文的结论,急事悼念,更是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赞颂之情:马克思将与整个无产阶级事业并存。

  2、特点:

   ⑴ 以议论为主,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

   ⑵ 在论述上,逻辑非常严密。

  3、文中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破折号作用。   识记:

  1、本文的特点。

  2、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破折号的作用。   理解:

  1、重要句段所反映出的思想内容。

  2、品味语言的意义,强烈的感情和作用。

  3、体会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    

TAG: 马克思  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