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练习《诗三首》词语解释

《诗三首》词语解释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389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高一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诗三首》词语解释,

涉江采芙蓉

【涉】

  渡过。


【芙蓉】

  莲花的别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花)。”毛传:“荷华(花),芙蕖也。”郑玄笺:“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


【兰泽多芳草】

  “泽”,低下之地。“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泽。《本草拾遗》:“兰生泽畔。”“芳草”,指兰。《楚辞·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惠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以芳草称兰,古代诗歌中很常见。又,《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王逸注:“渐,没也。言泽中香草茂盛,覆被径路。”原文的“兰”,注文里称为“芳草”,足见“兰”和“芳草”在用法上是二而一的东西。这是因为兰在许多芳草中最为特出的缘故。这句承上句说,“涉江采芙蓉”之后,又在兰泽里采了很多的兰草。“采”字省略,义见上下文。


【遗】

  赠予。


【所思在远道】

  “所思”,所思念的人,《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这里是指在“旧乡”的人。“远道”,即下句的“旧乡”。


【漫浩浩】

  犹言漫漫浩浩。“漫漫”,路长貌。扬雄《甘泉赋》:“指东西之漫漫。”“漫”古通“曼”。《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浩浩”,水流貌。《楚辞·九章·怀沙》:“浩浩沅湘。”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同心而离居】

  “同心”,古代常用词。《易·系辞(上)》中就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话。但一般地都习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同心”,是说夫妇情感的融洽。又《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也是就恋爱关系而言的。后世男女相爱,以锦带绾为连环回文式,名曰同心结,义即本此。苏小小诗:“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同心”就成为爱情的代称了。这里以“同心”与“离居”对举成文,言情爱之深,相思之切。《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离居”也是用《楚辞》的词,而兼取采芳相遗之意。又《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这句的涵义和结构可能是从“何离心之可同兮”变化出来的。


短歌行

【对酒当歌】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

  多少。


【去日苦多】

  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

  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


【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忧思貌。


【沉吟】

  原指小声叨念和玩味,这里指低声吟诵《子衿》这首诗。


【呦呦】

  鹿叫的声音。


【苹】

  艾蒿。   


【何时可掇】

  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采取。


【越陌度阡】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

  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怀念。


【契阔谈?】

  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契阔,久别重逢。?,通“宴”。


【乌鹊】

  乌鸦。


【三匝】

  三周。匝,周、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归心,人心归顺。 


归园田居

【适俗韵】

  迎合世俗的本性。俗,世俗。韵,气质、本性。


【性】

  品性,本性。


【羁鸟】

  笼中鸟。


【池鱼】

  池中鱼。


【渊】

  深潭。


【守拙】

  守住愚拙,这里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

  昏暗、模糊。


【依依】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墟】

  集市。


【樊笼】

  喻官场生活。


【自然】

  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    

TAG: 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