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对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美酒,自当高歌,人生短暂,能有几多?对酒,对着酒。作者有《对酒篇》是倾述政治理想的作品。当,也是对着的意思。)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正像是那早晨的露水,转瞬间就要干涸。去日,说过去的日子苦于太多了。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余年渐少而功业无成。)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思绪如奔潮涌浪,使我倍觉慷慨悲凉;更有那无端的思虑,时时徘徊萦绕在心上。慨当以慷,就是慷慨的意思。这是由于四言诗句的要求和叶韵的缘故才这样写,用来形容歌声的激跃。“忧思”,指内心的隐曲,深藏着的心事。“思”读去声,作名词用。“忘”字是韵脚,读阳平。)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怎样解除我心头那千丝万缕的烦忧?只有醉饮那杜康的美酒。杜康,相传是开始造酒的人,这里是酒的代称。)
[以上八句,我们乍读起来,似乎感到情调消沉了些,其实不然。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但是,这种苦闷和感慨,也只有对事业和理想执着追求的人,只有不满现实而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人,才可能产生,它绝然不同于没落阶层的颓废和感伤。所以说,诗人的苦闷和感慨,正是英雄人物的苦闷和感慨,是烈士的一种悲心(曹植《送应氏·其六》:“烈士多悲心。”),是壮士的一种隐忧(曹植《篇》:“谁知壮士忧?”),自有它的积极意义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个身着绿色衣襟的人,时时牵挂着我的心。青青子衿,用《诗经·郑风·子衿》句,表示对贤才的思慕。青衿,青色的衣领,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长远地,形容绵长的思念之情。)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为了你们的缘故,我至今仍在深情地沉吟。沉吟,低吟。《诗经·郑风·子衿》在“青青子衿”二句下有:“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就不再捎个信)。”就是“沉吟”的具体内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吃着沃野上的艾蒿呵,鹿儿呦呦地欢叫。呦呦,鹿鸣声。苹,艾蒿。)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起来吧,欢乐的芦笙,奏起来吧,迎宾的曲调。欢迎嘉宾的来到。)
[这八句是说:俊士贤才啊,我在长久地思念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时刻不忘直到如今。鹿在呦呦地叫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而食郊野的艾蒿。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用弹瑟吹笙把他们欢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那满月的清辉呵,何时可以取下来属于你?明明,指满月光辉,也指明德。《诗经·大雅·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毛传:“文王之德明明于下,故赫赫然著见于天。”这里则言其著见于明月。掇,(duō)取得;一作“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思愁绪呵,无端而起,如烟如雨。)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忽有贤才,成百上千,越过山川,跨过平原,光临到我们面前。“阡”“陌”,都是田间小路,南北叫“阡”,东西叫“陌”。应劭《风俗通》中引有一条古谚叫做“越陌度阡,更为客主”,这里引用前一句是指客人远道来访。“枉”,枉驾、屈就。“用”,以的意思。“存”,是省视、探问。“枉用相存”是屈就以探问之意。)契阔谈?,心念旧恩。(呵!是久别重逢的故友,满怀着旧日思恋,举杯杨饮,握手言欢。“契阔”,即投合、疏远,可引申为欢聚、久别,本为联合词组,这里作偏义复词来用,取“阔”的意思,即久别。“契阔谈”,是指两情投合,在一起畅谈宴饮。“旧恩”,当指往日的情谊。诗人这里把寻求贤士生动地比作无法揽取的明月,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而贤士既得,则又喜不自胜,欢乐已极。)
[这八句是说:贤士有如那皎洁的明月,明月无法采摘,贤士难以求得。我的忧虑出自内心,简直不能消歇。一旦贤士长途跋涉,前来存恤问候,我们自当在一起宴饮高歌,以表达旧日的情谊没有忘却。诗人就是这样,仅在短短的八句诗里,便将求贤过程中的悲喜情状曲折有致地表现出来了,形象是那样的鲜明、感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轮满月,将它的光辉洒遍了环宇,满天星斗,顿时显得落落稀稀。乌鹊似乎被明亮的月光惊起,惊叫着离枝向南飞去。)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着大树一圈圈地寻找,寻找着自己终生的归依。匝,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像高山不拒绝每一粒细小的沙石,像大海不拒绝每一颗水珠的微细。《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这里用来表示渴望贤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要像当年周公一样,吃一顿饭要吐出三次,犹恐失去任何一个得到贤士的良机。我相信,这样下去,何愁天下不能统一!《韩诗外传》卷三,周公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是以周公自喻。哺,咀嚼着的食物。“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意思是:为了忙于招待来访的贤士,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后来便以“吐哺握发”形容为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三国时期,军阀割据,战祸连年,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民饱尝流离的痛苦,面临死亡的威胁,中原地区尤为严重。曹操的《蒿里行》对此有过真实的写照。诗中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那时,人心思治,要求尽快结束纷争的局面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曹操正是顺应时代的进步潮流,肩负起完成统一大业的英雄。所以我们说,他在《短歌行》中所表现出的宏伟理想是符合人民共同意愿的。这也正是本诗的思想精华所在。]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气韵,自己天性原本热爱大自然的山川。少,指少年时代。俗,世俗。韵,本性、气质。性,天性、本性。)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世俗的尘网,离开田园一晃就是十三年。“三十”当作“十三”,陶渊明从29岁做江州祭酒到41岁辞官归隐是十二年,这首诗写于归隐次年,正好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