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古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古文)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965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二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古文),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夏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秋
④清荣峻茂 冬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最欣赏文章中的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9.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Section targeting

记承天寺夜游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3.解释加粗字。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遂至承天寺: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⑤盖竹柏影也: ⑥但少闲人: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 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 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一、解释画线的虚词
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
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
③既而( ) ④沃日( )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略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
③吴儿善泅_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_____
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
⑦僦赁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五.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③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六.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七.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八.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九、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拥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⑦是日更定 __ 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延伸练习: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Section targeting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桃花源记》节选答案:
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5、D
《爱莲说》答案:
1.(1)多(2)洗涤(3)亲近而不庄重(4)少
2.(1)(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洁净的挺立在那里。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3.答题要点: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表里如一、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端庄、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出君子的美德,大意对即可。)
4.虞世南、陆龟蒙
5.(1)其舅舅认为自己爱竹是因为竹子价廉物美,不用多费劳力。而作者认为舅舅爱竹的根本原因是他鄙视世俗,高洁傲岸。
(2)不流于世俗,都有高尚的节操。(意思对即可。)
6、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莲花的高洁品质。
7、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陋室铭》答案:
1、略
2、(1)出名。(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调弄,这里指弹(琴)。(4)官府的公文。 3、B
4、(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以“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作比喻,突出了品德高尚的重要性。
7、对偶 对比 反问 借代
8、作者志趣高雅,品德美好,生活充实。
9、《爱莲说》托“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德 《陋室铭》托“陋室”表达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年级语文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