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11-01 12:35:42 | 浏览次数: 259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二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三、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五、课堂练习。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 ,例如“ ”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其中以“ ”句最传神。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 ,使文章 。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 , 从“ ”可以看出来。
明确: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语言优美、细腻,多用修辞,骈散结合,例句自选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山之高峻。例句自选。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采用总分,使文章开篇点出中心,二、三段承上分写,条理清晰。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表心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鸟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可以看出来。
六、总结归纳。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2、参考课文从“水”“山”对富春山水的描写,仿写西湖的“雨”或“雾”。
板书设计:

21与朱元思书
一段:总说---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二段:分说---写水之异
三段:分说---写山之奇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Xk b1 .com新 课 标第 一网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4、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教师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画面,并提问:菊花高洁,南山幽静,徜徉在这山水景物之间的诗人是谁?
2、你知道多少关于陶渊明的知识,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举手介绍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教师点拨补充,座位上的同学笔记。
4、导入《五柳先生传》
明确:1、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2、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播放课文录音
1、听读课文
要求:1)认准字音。
2)并在课本上注下这些生字。
明确:1)生字: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黔(qián) 觞(shāng) 欤(yú)
2)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合读课文
要求:1)读出节奏。
2)边读边在课文上标划节奏。
明确:1)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
2)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跟读课文
要求:1)模拟人物心态。
2)读出语气、语调。
明确:1)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
2)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默读课文,
要求:1)领会文意。
2)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字意、词意、句意。
3)课堂质疑,向老师提问,全班讨论。
明确:1)第一段: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第二段: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三、课堂练习。
由于陶渊明文学创作成就巨大,现某市文联拟请他担任文联主席一职,请你根据学到的文学常识和对课文的理解帮他填好履历表。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 性别: 字: 号:
出生年月: 籍贯: 国别: 职业:
人生格言:
特长展示:
工作经历:
兴趣爱好:
自述性格:
明确: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陶渊明 性别:男 字:元亮 号:靖节先生
出生年月:365年 籍贯:江西九江 国别:中国 职业:自由诗人
人生格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特长展示: 擅长写诗
工作经历: 1、江州祭酒。2、镇军将军刘裕参军3、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4、彭泽令。
兴趣爱好: 1、 好读书2、 性嗜酒3、 常著文章以自娱
自述性格: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安贫乐道,不图享受 3、真挚坦诚,喜爱自然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朗读课文
1、说说两个段落有什么不同?
2、找到总领全文,体现五柳先生风格的句子。
明确:
1)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点出“不慕荣利”,
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呼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 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