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诗五首》写作借鉴

《诗五首》写作借鉴

11-01 12:35:42 | 浏览次数: 633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二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诗五首》写作借鉴,

  1、饮酒(其五):

   ⑴ 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归复自然。

   ⑵ 语言朴素自然:

     开头四句就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

  2、行路难(其一):

   ⑴ 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济沧海”和吕尚、伊尹、宗悫(què)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作比喻,含蓄地表达作者悲愤、苦闷同时执著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

   ⑵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⑴ 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

     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再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人是写不出来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⑵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的共鸣。

   ⑶ 全诗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叙事、抒情,过渡自然。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5、己亥杂诗:

    这首诗构思新颖奇特,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以前的职位,但是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献身的决心是始终不变的。因此格调昂扬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