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课堂实录合集(315页可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课堂实录合集(315页可下载)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863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一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课堂实录合集(315页可下载),
师:为什么说是烟杆呢?
生1:文中有“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我认为是用烟杆在熏烟。
师:其实这里的烟不是用烟杆熏出的,应该是以前人们用艾草制作的熏蚊子的蚊烟。看看还画了些什么?
生2:还画了仙鹤,柳枝。
师:你说是仙鹤,就更有美感了,不过,这是柳枝吗?
生3:我认为应该是蚊帐,文中有“又留蚊于素帐中”,可见他是在蚊帐中熏蚊子。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文章内容着手。你们能用四五个字给这幅画命个名吗?
生1:青云白鹤观。
师:真聪明,直接从文中就找到了现成的名字。
生2:鹤立云端图。
生3:群鹤舞空图。
生4:帐中戏蚊图。
师:图有趣,文字更有趣,大家不妨把这有趣的文字读一读,读的时候放松一些,带着有趣、愉快的心情,好,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编者只给我们配了“帐中戏蚊”的插图,现在请大家听同学朗读第三段、第四段,并仿照上图,自己也来设计一幅图。请班长给我们推荐两位同学朗读。
(两生朗读,其余学生构思)
师:听了两位同学的朗读,大家头脑中肯定有一些画面了,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要求画出来,只请你把你的构思讲出来。
(学生构思)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奇思构想。你构思的是一幅什么图?
生1:花台、小草、两虫、癞蛤蟆
生2:我根据最后一句设计的是一男孩拿着一根小草在驱赶蛤蟆。
师:不错,有情节了。
生3:一男孩在花台小草处看两只小虫打斗。
师:你是根据哪些内容来设计的?
生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生4:我根据“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设计了一个癞蛤蟆在草丛中吞吃两只小虫。
生5:我设计的是一只癞蛤蟆张大了嘴巴,舌头伸得长长的,两只小虫吓得腿直打颤。
(全班同学大笑)
师(笑):嘿,你还设计了细节,生动形象。
生6:我设计的是在丘陵处,有一片茂密的树林,两只猛兽在相斗。
师:这也是根据“见二虫斗草间”想到的,不过画面的图景完全不同了。
生7:一个怪兽很大,就像动画片奥特曼里的怪兽,头差不多顶到天了,脚一踩下去,一座土丘就崩塌了,他张开血盆大口,两只猛兽打呀打,不自觉就打到怪兽的嘴里了。
(全班同学又大笑起来)
师(笑):你设计得好恐怖哟。我自己也设计了两幅图,请看大屏幕。
(放映flash二:一个小男孩在花台、小草处看两只小虫打斗,一只癞蛤蟆张大了嘴巴,踩倒小草,踢着土块而来。
Flash三:在一个深山老林里,两只猛兽正在搏斗,一癞蛤蟆似的巨型怪兽拔山倒树而来,张开血盆大口吞掉两猛兽。)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画花台小草小虫癞蛤蟆,一种是画丘壑树林猛兽,你赞同哪一种构思?为什么?
生1:我赞同前一种,因为这是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生2:我赞同后一种,文中有具体的语句显示了的。
师:你能给大家朗读出来吗?
(生2朗读:“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生3:我认为“拔山倒树”这四个字就暗示我们要画丘壑树林。
师:大家从文字上找到了自己的观点,你们还可以从编辑配的插图上受的启示呀,谁说说看。
生1:插图上画的是白鹤而不是蚊子。
师:编辑配插图也是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你们想想为什么要画白鹤呢?你们讨论讨论。(学生讨论)
生2:如果画的是蚊子,就没趣了。
生3:我们就体会不了作者为什么在蚊子身上能享受到乐趣,因为蚊子根本没有趣,有趣的是“群鹤舞空”的景象。
师: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戏蚊之趣”和“草虫之趣”,也知道有趣的不是蚊、草丛、虾蟆这些物,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的精神之趣,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
(学生分析)
生1:为之怡然称快。
生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生3:兴正浓。
生4:我认为“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可见作者忘了自己是谁,情感完全和所见到的景物一样了,这个最能看出作者的心理愉悦。
师:你分析得真好,就请你带着大家把这些句子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在鞭蛤蟆的情节中,小沈复肯定也有很多心理活动,却没有写出来,怎么办呢?请大家做一个游戏:你是小沈复,你一边打蛤蟆一边在对蛤蟆说些什么呢?
(学生立即拿出草稿纸写起来,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了)
师:哪位小沈复先来?
生1:你这丑八怪,这两只小虫与你无怨无仇,你竟敢下如此毒口!看我不揍扁你!
师:你这是路见不平。
生2:你这鬼东西,吃我的小虫,坏我的心情,看我怎样教训你!
师:所以你要驱赶蛤蟆。
生3:你这小东西,吓我一跳,真是该死,不过我大人不记小人过,放你一条生路,快滚!嘿,不滚,看鞭。
师:哟,还有宽容之心。
生4:喂,你是哪蹦出来的,一下子就杀了两个,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吧,我不给点颜色你看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
师:真是有趣,如果说作者获得了物外之趣,你们可就获得了文外之趣。可是为什么我碰到蚊子、癞蛤蟆总是感受不到有趣呢,你是小沈复,请你告诉我获得“物外之趣”的诀窍,好吗?
生1:您要有童心,好奇心。
生2:您还要仔细观察。
生3:您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你们从哪知道的?
生齐答:第一段。
师:让我们把这诀窍牢记在心,请大家一起把这段读一遍。
(师生齐读)
师:谁能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本文主旨?
生齐答:物外之趣。
师:其实,文中所写的童趣,我们同学也可能听说过、见过,甚至经历过,所以读起来特别亲切。同学们,请打开你们记忆的大门,跟着大屏幕一起分享童年的乐趣吧。我们尝试每一画面深情地配两三句解说词,好吗?
(放映配乐flash)(学生准备)
师(放映配乐flash:孩子们玩“斗鸡”游戏)(学着童声):别躲开,我最厉害,有谁撞得过我!
生1(放映配乐flash:孩子们在“跳房子”)(语气自豪):我的收获可不小哟,你们看,小伙伴们都羡慕不已呢!
生2(放映配乐flash:一个小孩子睡在树叶上,头枕在两个西瓜上)(语气炫耀):嘿,我的树叶床可真舒服呀,你们看,我的枕头是什么?
生3(放映配乐flash: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拍手)(语气高兴):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一起做游戏。
生4(放映配乐flash:“斗蛐蛐”的游戏):斗呀斗,斗呀斗,你斗得过我吗?
生5(放映配乐flash:几个孩子在钓鱼,一个孩子在钓到的鱼嘴里取鱼钩)(语气得意):小鱼呀小鱼,怎么样,你终究还是上了我的钩吧!
师(深情地):撕下岁月的日历,每一张都写满童趣。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下课!
青岛 吴乐琴

Section targeting

○教学目标
①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②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③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②揣摩语文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有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精心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因此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
a.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b、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a、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b.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