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上,这套教材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如,借助单元前“导语”来导向;凭借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的“泡泡”导思;利用课后的题目导学、导练;凭借语文园地引导发现,鼓励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
(1)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加强导学、导思、导练。
一方面,改进课文的编排,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如,三年级下册在《亡羊补牢》的课题旁边作这样的提示:“通过www.manfen6.com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同一册《检阅》一课,在描写残疾男孩博莱克接受检阅,走过检阅台的一段文字旁边,作了“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的提示。二年级下册在《小鹿的玫瑰花》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
另一方面,所提的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还有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了解文章写法的。如,“这一段里描写动作的词用得真好!”“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此外,还有的问题旨在联系实际、进行拓展的。如,在《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之后,作如下引导:“今天晚上,我就去观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联系《矛和盾的集合》一课中“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作这样的拓展:“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再一方面,用举例的方式提倡和引导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如,一年级下册,在《美丽的小路》一课之后,设计了三个学习伙伴之间的对话。伙伴一:“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伙伴二:“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伙伴三:“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如,三年级上册,在《灰雀》一课之后设计这样一道题:“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我们都来说一说。”既倡导合作、交流,又鼓励发表个人见解。又如,三年级下册《检阅》一课有一题这样设计:“我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课后此类举例性、开放性的思考题明显增多,由编者统一提出的问题明显减少,以体现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和对同学之间讨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提倡。
在审查意见中对体现导学给予较高的评价:“教材在导学上有特色。其一导学内容丰富:有引导读书思考的,有引导动手实践的;有引导单项训练的,有引导综合运用的;还有引导向课外延伸。其二形式多样:有的在课前引导,有的在课中引导,有的在课后引导。尤其课文中的导学设计有新意。”
(2)在语文园地中,注重引导发现,给学生不断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同时逐渐学会学习。
一是利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这一栏目,不断引导发现,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标点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形声、会意等特点,利用加、减、换偏旁(部件)等方法识字;接着,引导发现字词多音、多义、反义、褒贬义以及词的不同结构方式等;还有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例如,给出“奶牛—牛奶 水池—池水 图画—画图 牙刷—刷牙”等词语,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引导发现:“这些词语真有意思。每组两个词语的字相同,可是……”又如,给出“舍近求远异口同声积少成多里应外合”等词语,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又如,给三个句子:“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引导:“三个句子中的“回”字,意思……”再如,给出句子: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然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引导:“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学生自己不断有所发现,不仅有一种成就感,越学越爱学;而且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规律印象深刻,易于自觉运用于今后的语文学习之中,越学越会学。
二是“语文园地”中设“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如,交流课外识字成果,展示www.manfen6.com的能力,交流搜集的谜语、谚语、春联,办墙报、手抄报,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习成果汇报会。“展示台”既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又是一种提倡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审查委员认为,“语文园地从名称到内容,彰显特色。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发现’能激发学生发现汉字、汉语的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展示台’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3)加强同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材中从以下几方面有所体现:①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读了《地球爷爷的手》,举出别的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读了《我是什么》,说出在生活中看到的水在变的实例。读了《浅水洼里的小鱼》,说说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会怎么做。②口语交际的话题,搭起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桥梁。如,“秋游的打算”“我们身边的垃圾”“帮助残疾人”“班里改选干部,选不选自己”“春天里的发现”“劝说践踏草坪或浪费用水的人”“有陌生人敲门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话题,从生活中来,学生有话可说,通过口语交际,既提高了口头表达和交流应对的能力,又提高了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③联系生活,展开读写。如,联系所读课文开展课外阅读,到图书馆看书。联系本单元专题,记日记,写春天里的发现,写家乡的景色、物产,期末写一学期的学习收获。④联系专题,开展活动。如,了解家乡,做小制作,办墙报、手抄报,开故事会,办展览。⑤安排综合性学习的单元,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三年级下册“亲情友情”单元,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讲讲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在习作中让学生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感人的事;在展示台中以给母亲做贺卡、和爸爸一起做航模、为“全家福”题小诗为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将开展回报父母的爱的活动贯穿始终。这样,把爱的教育和读、说、写等语文实践,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五)教材设计:体现开放性,注重广泛适用性
在识字的设计上,贯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不断展示交流自主识字成果的思想。在阅读的设计上,一年级上、下册编排连环画性质的课文,引导学生借助图画阅读,鼓励学生遇到少量不认识的字猜读,尽早享受阅读的快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每册之后编排若干篇选读课文,供师生灵活运用。此外,联系课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包括书籍文章,“我知道”“宽带网”中提供的资料,并鼓励学生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在练习设计上,编排少量选作题,提出一些活动建议,供学有余力的学校、师生参考。语文园地的设计,则为师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创造的空间。人教版教材,瞄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在设计时承认差异,关注不同程度学生和不同地区学生的不同需求,体现了普遍达标、因材施教、开发潜能、促进发展的编写意图。对此,审查意见予以充分肯定。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以语文教科书为基础,人教版还配套研制了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挂图、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以及同步阅读、同步练习等。配套齐全,方便教学,这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优势的一个方面。
真诚希望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创造教学经验,希望老师们对教材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修订时进一步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