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高中语文学习高二语文辅导《定风波》课堂实录

《定风波》课堂实录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415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辅导
标签:高二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定风波》课堂实录,

  3、面对大海,我想到了苏轼的胸怀。同是遭遇朝廷的排斥和加害,但贾谊被贬后郁闷而死,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却成了词坛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他大海般的襟怀令我感奋不已。(《面对大海》,2002年上海高考作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那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观照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能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练习。

  简要实录:学生看了高考作文片段后,都受到了启发。在认真地写作,发现了不少写得好的文段。下课铃响了,学生交换所写的文段,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让人欣慰。

  以下是四位同学的精彩短文:

  冯雪香: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区颖怡:当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有的人选择自沉江河,有的人选择归隐山林,有的郁郁终生也不肯同流合污,这些做法固然令人钦佩,但是我更欣赏苏轼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个政治上的牺牲品,但是他不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即使身处逆境,人们想到他时,也总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他热爱生活,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

  黎建恒: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人们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也越来越脆弱。当你失意彷徨的时候,当你忧愁烦闷的时候,请你走近苏轼,静静聆听这位先哲在坎坷动荡的一生中留下的文学精品,你会不禁被他天下为怀、无私无畏、随缘放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染,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而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又是如此微不足道,只要跨过去了,前面依然是灿烂的阳光。

  庞耀恒:当风雨袭来的时候,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惶失措,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他相信风雨总会过去,太阳总会出来。就像普希金的诗中所写的那样:“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逝去”,因此他履险如夷,泰然自若。

  “回首向来萧瑟处”在他看来却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确,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横跨了大半个中国,足迹何止万里?但是,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渝,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九死不悔。换句话说,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对理想、对抱负的追求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正因为如此,他从不趋炎附势,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气节。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信念在苏轼的身上始终执着坚定。


【课后反思】

  课上完了,可我的思考还在继续。“探究性学习方式”让我们更深地思考:如何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张教授说,“学习方式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概念,是学习的行为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和达标过程的和谐统一体。”“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出以“观察-思维-迁移”三个层次要素的依次展现来构成课堂的基本认识层次,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也是和新课改精神一致的。

  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开展讨论,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在朗诵中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由表及里的感受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感悟词人独特的人格魅力,获得知识、能力和精神的多重财富,学生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互相切磋,互相协作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苏轼那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学生当中引起了震撼。学生在谈到苏轼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的时候,都谈出了深刻的体会。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分享自己的感受。我想,这堂课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财富,也是人生中难得的精神财富。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或许还会时时想起苏轼,想起他的“莫听穿林打叶声”,想起他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学习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诵读这一环节,并设计了“学生反复诵读──听配乐朗诵──教师范读”的教学流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觉想象,进入到字里行间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听配乐朗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可以启发学生的再想象,再造意境;而教师的范读采取背诵的方式,并放在学生反复诵读的环节后,既起到了“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也符合探究性学习方式主张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教师起引导作用这一规律。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效果是明显的。
这节课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学生主体地位的精华是“学贵善思,学贵善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思考、学习的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而在课堂上,应是表现为一种学习的方法、形式或手段,使得学习更主动、更深入。因此,我们应上的课,是真正意义上的、有用的、高效的课,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课。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的不足表现在:课堂时间把握得还不够好,很多学生发言时间不够充分,学生意犹未尽。还有最后的作文练习,有些学生写得很好,很有自己的感悟,但由于时间关系,未能与全班同学分享,我要求他们课后继续充实,写在作文本上。别外,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从苏轼身上得到的人生感悟时,应结合学生多方面的实际(如交友问题,与父母相处问题,学习压力问题等)引导他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直面人生,从而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诱思探究教学课题组的科研教师,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希望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TAG: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