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高中语文学习高二语文辅导《定风波》课堂实录

《定风波》课堂实录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415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辅导
标签:高二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定风波》课堂实录,

  请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性动词、形容词和体现情感转折的词)和关键句鉴赏。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适时的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鉴赏诗歌的能力。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的活动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当中,生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凸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促成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感悟。及时归纳学习方法,以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运用。

   简要实录:

   八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马上投入到认真的学习与讨论当中,有的讨论,有的作笔录。讨论完后各小组纷纷举手回答,说出自己小组的见解。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发言:

   陆嘉欣:词中有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这句中的“穿”和“打”显得很有力度,极言雨急雨大。但在这急风急雨中苏轼却觉得一点都无所谓,可见他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乐观!

   招燕玲:“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中的“莫听”,“何妨”,我们可以想象苏轼吟啸自若,缓步而行的情景。反映了苏轼在风雨面前坦然处之,泰然自若的旷达情怀。

   陈 放:“竹杖芒鞋轻胜马”,苏轼一身野服打扮,“轻”字体现诗人内心的轻松,从侧面透露了作者喜好自然、无拘无束的性格。

   张亚航:词中苏轼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烟雨”一语双关,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指政治上的风雨。“任”字,表现出苏轼要坦然面对风雨的信心与决心。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

   碧燕:词中最后的两句“山头斜照却相迎”,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里的“风雨”和“晴”,人生的逆境和顺境、名利的失和得、官职的降和升。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能泰然处之。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

   教师小结:苏轼在人生逆境中表现出的这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希望我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能如苏轼一样,在困难坎坷面前的保持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入情入境,体会情感:

    课件投影:

 
 

带上你的情感吟诵词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悟苏轼的乐观豁达,巩固学习成果。

    简要实录:学生朗诵得更有感情,更投入。

  3、合作探究,感悟人生:

    课件投影:

 
    苏轼,不仅给我们以文学之美的享受,他的人格精神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财富,从《定风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词中获得了苏轼的一些怎样的精神财富?请小组讨论交流,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养成互相切磋,互相协作的习惯,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简要实录:学生表现得十分的活跃,结合自己或他人的实际谈了自己的体会,如,有的同学说从苏轼身上感受到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对理想、对抱负的坚定的追求;有的同学结合自己考试遇到的压力与失败谈到面对逆境,要如苏轼一样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有的说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环境的变迁,并举了一些大学生因不会在遭遇挫折时调整自己而自杀的反面例子;有的说要热爱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

    多媒体展示:希望同学们能“以一种坦荡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


三、迁移拓展,观照人生

  课件投影:

 
    观看以下几段体现苏轼对我们产生影响的高考作文片段,进一步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进行写作练习。以“苏轼与我”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话,谈谈你对苏轼的感悟。

  1、在赤壁,孟德低吟悲歌,周瑜谈笑风生,而苏轼的故国神游才最潇洒,白发与月光相辉映,浊酒与江涛相融汇。─—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生命在遭遇苦难时仍应高扬精神的旗帜。(《纪念》,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

  2、苏轼在饱受打击和屈辱后,忘却所有的失意和痛苦,铭记的却是世间的真情和美丽,不然,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洒脱?(《铭记与忘记》,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