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高中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辅导《荷塘月色》案例

《荷塘月色》案例

11-01 11:47:52 | 浏览次数: 166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辅导
标签:高一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荷塘月色》案例,

  师:作者刚出家门的时候,心情如何?

  生:不宁静。

  师:也就是说,心里不宁静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中暂时获得了宁静。作者对眼前美景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爱!

  师:爱到了什么程度?

  生:陶醉了。

  师:现在我再问大家我开头问的问题,朱自清笔下的景色为什么美?

  生:因为景中有情。

  师:非常好!看最后一个问题(多媒体显示)荷塘的一动一静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师生总结:

  (师板书)

        荷塘──动态美──追求自由

        月色──静态美──暂获平静,陶醉其中

            一切景语 皆 情语

  师:关于作者的性格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问一男生)假如你是六个孩子的父亲,妻子儿女一大家全指望你养活,你工资又不高,你有什么感受?

  男生:很累,有压力。

  师:假如你生在七八十年前,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看到国民党疯狂屠杀共产党和进步革命青年,你会参加国民党还是共产党?

  生:共产党。

  师:可是那时共产党的力量很小,随时都可能被杀。

  生:那我也要参加共产党。

  师:你的妻子儿女怎么办?

  生:……

  师:朱自清那时候作何选择呢?他选择了逃避,不参加任何一方。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生:理解一点了。

  师:同样是白色恐怖下,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鲁迅会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的语言象投枪,象匕首,时时体现他的疾恶如仇的性格。而朱自清的性格相对来说较平淡,平和。他从荷塘月色中获得喜悦,他的喜悦是──

  生:淡淡的。

  师:淡淡的喜悦中还掺杂着哀愁,哀愁也是──

  生:淡淡的。

  师:能举例说明一下体现他哀愁的句子吗?

  生:月亮不能朗照;灌木的黑影……

  师:第四到六段中,哪一段的哀愁相对来说多一些?

  生:第六段。

  师:比如说?

  生1:阴阴的树。

  生2:没精打采的路灯光。

  生3:蝉蛙的大声叫嚷。

  师:好!让我们回顾一下整篇文章的结构。

  师生总结:(多媒体显示)

             (《采莲赋》、《西洲曲》)

                 (联想)

    游踪(明线):出家门────到荷塘────归家门

      (荷塘、月色、四周)

    情感(暗线):不平静──淡淡的喜悦────不平静

      (淡淡的哀愁)

  师:找一个同学把文中情感用线画出来。

  (生画一曲线 )

  师:看他画得像什么?

  生:(笑)心电图。

  师:其实散文中的情感和人的心电图还真有相通之处, 体现鲜活的生命,丰富的内涵;“──────—”这样的呢?

  生:(大笑)死了……

  师:这样的就没了血肉,没了情感,是吗?!正所谓,“人贵直,文贵曲”。

  师:这节课,我们感悟了情与景的密切联系,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了。

  (多媒体展示材料)

  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

  师: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大家猜猜长老是谁?

  生:唐僧。

  师:先不告诉大家具体情节,思考一下这段景物描写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这段景物描写中大家能听到些什么声响?什么发出的?

  生:飞禽走兽。

  师:由些可以断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生:深山野林。

  师:飞禽走兽的纷杂声体现了唐僧什么样的心情?

  生:害怕。

  师:此时,唐僧还没收徒,他的随从已被妖怪吃掉,他自己则被一仙人搭救,幸免于难。他独自走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飞禽走兽的纷杂声很自然地体现了他忐忑不安的心境。

  师:再看下一个材料(多媒体展示)

  灵鹫(jiù)峰头聚霞彩,极乐世界集祥云。金龙稳卧,玉虎安然。乌兔任随来往,龟蛇凭汝盘旋。丹凤青鸾(luán)情爽爽,玄猿白鹿意怡怡。八节奇花,四时仙果。乔松古桧(guì),翠柏修篁(huáng)。五色梅时开时结,万年桃时熟时新。千果千花争秀,一天瑞霭纷纭。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师:这段景物描写又体现了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喜悦。

  师:确实如此,唐僧一行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功德圆满归来。这里,各种动物、植物全都展现喜悦,服从同一个指挥棒,那就是──

  生:人的情感。

  师:所以景物常常寄予着人的情思。看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师:大家猜猜,哪句是林黛玉的诗,哪句是史湘云的?为什么?

  生:第二句是林黛玉的。林黛玉才气逼人,但多愁善感。相反史湘云比较乐观开朗,所以是第一句。

  师:两人身世相似,都是自小没了双亲,为什么她们笔下会有如此不同的景物?

  生:两人性格不同。

  师:于此有什么启发吗?

  生1:无论什么性格的人,都可以写出感人至深的景。

  生2:景中必须有情,才会感人。

  生3:情景交融是一种不错的写法。

  作业:任选校园中一景,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这一脍炙人口的佳作,我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喜欢。但真的选上这一课题时,我却不知从何入手了,因为是名篇, 70多年来研究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这篇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数不胜数。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突出这篇散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对于“情景交融”四个字,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感悟能力及运用能力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而《荷塘月色》是一篇绝好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展现文章主体部分一幅幅优美画面,同时伴乐范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中,引发、调动学生的审美想像与审美联想。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细致入微地感受和体验作品中动静结合、借景媒情的妙处。体查作者用景物变化暗示情绪变化的含蓄之美。在引导学生时,我力求贴近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让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说。拓展部分,我选了《西游记》和《红楼梦》上的段落、句子。目的是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让他们了解,每个人的独特的心绪、性格对自己来说都是挖不尽的宝藏,准确生动地借助景物传达出来,会是一道道与众不同的风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荷塘月色